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详情

浅谈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涉税政策

四川省企业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

2025年03月27日

0 次

0 次

一、部分政策适用性较差,与制造业发展情况不符

近年来,为促进制造业发展,国家出台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优惠力度也越来越强,但一些政策并没有考虑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方式以及市场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一些政策出台时间较长,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相关政策未能及时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修改和优化;部分出台的优惠政策设置的标准适用范围狭窄,只有少数企业符合要求,不能很好地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导致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要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相应研发能力,而较多的制造业企业为初级加工制造,在研发层面存在短板弱项,无法达到认定标准,依靠企业自身缓慢成长不能及时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优惠形式较为单一,多为事后激励和直接优惠

目前针对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多为事后政策,主要体现在降低税率和减免税额上,是一种直接优惠方式,虽然也减少了制造业的税收支出,但是并没有起到事前引导的作用。可以说,在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上,缺乏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看问题,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考验,尤其是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常常处于亏损状态,目前针对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解决制造业的燃眉之急。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的情况长期持续可能会制约制造业的受惠规模,不利于税收激励效应的发挥。

三、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性不强,目标导向性不明确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若税收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制造业在面临资金紧缺问题时,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经营销售,而不是研发投入,更不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然而,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技术研发需要高额且持续的成本投入,并且这类投入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可见的经济效益。所以基于这种投入产出的时间差及潜在风险,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往往倾向于保守投资,力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并确保利润回报,从而降低创新投入的意愿。税收政策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减税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当前税收政策对传统产业研发创新激励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出台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更有效的减税空间,适当调低增值税税率,实现基本税率与低税率的两档税率征收模式,充分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贯彻税收的公平性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应降低增值税在总税负中的比重。出台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轻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层面的税收负担。优化税收优惠方式,通过组合政策落实减税,完善政策执行配套措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