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0 次
0 次
2025年4月,氢能储运材料价格呈现“冰火三重天”:液氢储罐用9%镍钢价格稳定在8万元/吨(同比持平),但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突破200万元/吨(同比+35%),而液态有机储氢载体(LOHC)价格跌至15万元/吨(同比-20%)。这种割裂源于不同技术路线的商业化成熟度差异。
1. 液氢储运:9%镍钢“独木难支”与管道钢“国产替代”
9%镍钢产能瓶颈:全球仅日本JFE、中国太钢可量产液氢储罐用9%镍钢,2025年产能仅15万吨,但液氢加氢站建设需求达20万吨;
管道钢技术反超:宝钢股份研发的X80M抗氢脆钢管,在-253℃低温下断裂韧性提升40%,成本较进口品低30%,已用于张家口氢能长输管线;
保冷材料“卡脖子”:气凝胶毡在液氢储罐中的渗透率不足10%,核心原因在于国产气凝胶耐温性(-200℃至650℃)较阿斯彭气凝胶低50℃。
2. 固态储氢:镁基材料“成本诅咒”与稀土改性突围
镁基材料“价格悖论”:上海氢枫能源量产的镁基储氢合金容量达6.5wt%,但成本高达200万元/吨(含钒添加剂),导致储氢成本达50元/kg(液氢为15元/kg);
稀土改性“破局”:包头稀土研究院通过镧铈合金化将镁基材料成本降至120万元/吨,但循环寿命从2000次降至800次;
商业化“生死线”:丰田Mirai燃料电池车若采用固态储氢,整车成本将增加40%,倒逼企业转向液氢路径。
3. LOHC“以价换量”与加氢站改造困局
价格战白热化:武汉氢阳能源将二苄基甲苯(DBT)价格从25万元/吨压至15万元/吨,但脱氢能耗仍高达5kWh/kg H₂(液氢为1.2kWh/kg);
加氢站“兼容”难题:LOHC需配套脱氢装置,单站改造成本达800万元,是传统压缩氢站的3倍;
政策“强制配额”: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Ⅲ》要求2027年起加氢站中LOHC技术占比≥10%,推动德国林德集团建设全球首座LOHC-液氢混合加氢站。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房产新政今起施行
成都市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王凤朝卡梅尔·埃卢希奇出席
汤尤杯氛围热人气旺 小组赛阶段球票已售罄 “五一”假期将迎观赛高潮
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省政府首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上岗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梅颖王晓晖黄强等出席
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在促进优势互补中不断开创川吉合作新局面 王晓晖景俊海讲话 黄强胡玉亭介绍情况 田向利施小琳出席
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知名企业加速布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