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详情

农发行助力“巴山脆李”产业链升级

四川省企业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

2025年04月23日

0 次

0 次

 春分时节,通川区罗江镇金凤村的古巷栈道间,游人们穿梭于雪白花海。另一头,凤北街道田家塝片区的千亩李园里,同样上演着一场万树芳菲的赏花盛宴。这幅“赏花经济”与“果园经济”交融的乡村振兴图景背后,凝聚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的坚实支撑,近6亿元信贷资金“筑巢”,让村民丰收的季节不只在秋天。

  在通川区凤凰山产城融合示范区,政策性金融的画笔勾勒出三产融合新图景。2.08亿元贷款支持的农房风貌整治、生态停车场、李园改造等基建工程的顺利完工,使金凤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创新的“社区服务+商业配套”模式,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春卖风景、夏卖果,秋收稻谷、冬销货”的四季创收。

  据不完全统计,山花烂漫的李花节期间日均客流3000人,农家乐户均增收2万元,连土蜂蜜都成了抢手货。

  作为川东北特色农业名片,“达州脆李”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后,却遭遇了“增产不增收”的发展瓶颈。农发行达州市分行精准把脉产业痛点,创新推出“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组合融资模式,打造1.5万亩青脆李建设基地。3.79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投向避雨栽培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科技设施,使亩均产量提升20%。通过支持建设交易市场、分拣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脆李商品化处理率从75%跃升至92%,带动农户每人每年增收超4500元。支持青脆李全产业链建设,去年鲜果李产值约3亿元,带动项目所在的32个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巴山脆李产业的蝶变之路上,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以绿色金融为底墨,精心描绘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针对传统种植中水土流失、农药残留等痛点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在项目建设中进行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料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量30%。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户参与生态修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通过绿色金融赋能,巴山脆李产业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的金融服务模式,让更多“花间经济”在巴渠大地绽放异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李俊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