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螺矿比、螺焦比是螺纹钢价格与铁矿、焦炭价格的比值,其核心反映了钢铁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与供需关系。但通过对其比值的跟踪我们发现近几年螺矿比、螺焦比的走势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2024年10月以来其分化程度尤为显著。螺矿比、螺焦比走势分化的底层逻辑以及这种分化走势能否继续延续或何时反转本文将做进一步分析。核心结论2024年10月以来螺矿比、螺焦比分化程度尤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钢材自身利润受限的情况下,双焦基本面弱于铁矿,焦炭让利明显,导致螺矿比低位震荡,而螺焦比持续走扩。由于目前钢材供需矛盾较大,减产势在必行。通过两种减产节奏的情景推演,得出若钢厂主动减产,钢材可以承接更多的利润,焦炭持续让利的情况或得到一定的改善,在钢材利润走扩的同时矿焦比有所收窄;若内外需同时回落引发的负反馈逻辑开始进行时,钢厂被动减产,钢材利润继续收缩,螺矿比、螺焦比维持分化走势。但由于双焦价格底部获得矿产开采成本端强支撑(焦煤900元)理论上无法继续让利时,铁矿不得不开始让利,螺矿比开始回升,且由于目前铁矿石较差的基本面还未被完全计价,而长期下跌焦煤即将获得开采成本端的支撑,铁矿,双焦基本面强弱或在二季度发生反转,矿焦比预计开始收窄。风险提示:国内亏损煤矿矿山并按照理论减产,并继续亏损生产,这回导致焦煤价格底部支撑继续下移,矿焦比收窄放缓或出现滞后。螺矿比、螺焦比走势分化的原因分析螺矿比、螺焦比的比值各自代表了不同原材料对于钢材利润的分配状况。近年来国内钢材利润较差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如下:国内钢材供需失衡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行业内卷较为严重以及钢材原料定价权仍为海外主导,原料成本较高。在钢材自身利润有限的情况下,并不能同时保证分配给焦炭以及铁矿相当的利润,不同原料的利润分配随之分化。从钢材利润的角度看,螺矿比持续处于低位震荡盘整而螺焦比持续走扩的走势其本质还是焦炭持续让利后的表现。从2024年10月份以来,无论铁矿还是双焦均供给过剩预期一直存在,2025年一季度,铁矿供给端全球发运受澳洲飓风天气影响环比2024年降788万吨,而铁水产量回升较快,港口库存持续去化,铁矿整体供需基本面矛盾并不显著。焦煤供给端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煤矿安全检查影响偏小,节后煤矿复产速度尚可,整体供应较为充足;焦炭库存问题则更为突出,处于近四年同期高位,而钢厂对焦炭连续提降也使焦炭有所让利。在钢材自身利润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原材料自身基本面强弱有所分化,利润分配也随之倾斜。螺矿比、螺焦比走势展望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反倾销制裁,国内钢材出口减量或已板上钉钉,而目前内需增量暂无法覆盖出口减量,减产势在必行。下文将以两种不同的减产方式进行情景推演。情景1:主动减产后,钢材可以承接更多的利润在此情形下,虽然目前钢厂利润尚可,且下游需求并未出现崩盘,在可预见的需求走弱预期下,钢厂自律减产,原材料大幅下跌,成材因需求仍有支撑价格震荡运行或跟随原材料小幅下跌。此时钢材承接更多的利润,矿端利润或可维持,但焦炭持续让利的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矿焦比或有所收窄。情景2:被动减产后,钢材继续维持低利润,甚至亏损在此情景下,目前钢厂利润尚可维持,钢厂维持生产,但下游钢材需求逐渐转弱。在“抢出口”结束后,钢材出口量急速下滑,而国内需求也在旺季结束后开始回落,由内外需同时回落引发的负反馈逻辑开始进行。此时,钢厂利润迅速收缩,甚至开始亏损,此时钢材依然无法承接利润,螺矿比、螺焦比维持分化走势,钢厂被动减产后,利润逐步开始回升。从目前现实端的情况来看,铁水产量依旧在回升,钢厂在利润尚可的情况下,加速生产,情景2或更加贴合现实。但螺矿比、螺焦比维持分化走势下,双焦不会永无止境的下跌让利。从成本端来看,目前焦煤价格已跌破个别矿山成本线,但国内亏损矿山并未减产,所以焦煤价格底部要比预测的更低,预计焦煤价格在900附近支撑较强,对应焦炭现货仍有150块钱下跌空间。在双焦价格底部获得成本端强支撑理论上无法继续让利时,铁矿不得不开始让利,螺矿比开始回升。从目前原材料的基本面来看,铁矿石的弱预期并未被完全计价。从矿山公布的一季报来看,受飓风影响,力拓以及淡水河谷第一季度矿石产量均同比明显下滑,但全年指导产量均维持不变,这意味着全年后三季度的供给压力将加剧;需求端虽然目前铁水产量仍维持高位,但随着内外需同时回落引发的负反馈迫使钢厂开始减产,铁水产量回落,铁矿石供强需弱的基本面对矿价压力较大。而由于长期的下跌焦煤即将获得开采成本端的支撑,铁矿,双焦基本面强弱或在二季度发生反转,矿焦比或开始收窄。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4月17日,期螺2510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3114涨0.26%;期卷2510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3216涨0.03%。4月17日,铁矿石2509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718涨1.63%。4月17日,焦炭2505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1583涨1.15%;焦煤2509合约早盘低位回升,午收969.5跌0.31%。截至发稿,期螺主力合约报3114元/吨,较上海市场20mm三级抗震螺纹钢(理计)贴水36元/吨;全国31个主要城市中,合肥、郑州、天津、太原等少数市场螺纹钢价格下跌10-20元/吨,多数市场持稳运行。宏观面:商务部回应美对华关税最高达245%,中方不予理会;美联储鲍威尔鹰派发声,维持观望立场,将优先控通胀;世贸组织警告,特朗普关税政策已导致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成品油或创年内最大跌幅。产业面:据Mysteel调研,4月16日237家主流贸易商建筑钢材成交9.41万吨,环比减15%;16日唐山主流样本钢厂平均钢坯盈利22元/吨;本周11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总库存2800.3万吨,环比上期增14.02万吨。近两周,主流贸易商建材日均成交量维持在11万吨左右水平,需求表现平淡,下游按需采购,投机性需求不佳。目前多数钢厂微利,供给端增量也有限。此外,原燃料价格小幅波动,成本有所支撑。短期来看,钢市供需压力不大,钢价或窄幅震荡运行。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上海:17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暂稳,现螺纹2990-3120,兴鑫抗震3050,联鑫黄海抗震3060,中新钢铁抗震3060,盘螺3220-3360,高线亚新3260。(单位:元/吨)北京:17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平稳,螺纹钢Ф12mm3180-3250、Ф18mm3110-3130,HRB400E盘螺Ф10mm3310-3350。(单位:元/吨)杭州:17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暂稳。螺纹:沙钢3190,中天3130,西城3100,抗震永钢3150,富鑫3090,浙江誉鑫3100,线材:亚新3340,盘螺:中天3370,联鑫黄海3300,抗震盘螺:中新钢铁3310,浙江华宏3340。(单位:元/吨)福州:17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暂稳观望,现线三钢3530三宝3520,螺三钢3280三宝3260大东海3260吴铁3250,盘三钢3550三宝3540。(单位:元/吨)济南:17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稳,螺纹莱钢3290、永锋3290、石横3290、敬业3270,盘螺石横3440、永锋3440。(单位:元/吨)重庆:17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暂稳,现达钢18螺3210、8-10盘3440,永航/冶控泸钢8-10盘3440。(单位:元/吨)上海:17日早盘热卷市场价格续跌10,现主流报价1500普3200-3220元/吨,1800普3310-3350元/吨;1500锰3350元/吨,1800报3440元/吨左右,2.75Q235B报3310元/吨,2.75SPHC报3260元/吨左右。(单位:元/吨)乐从:17日早盘热卷市场价格暂稳,4.75普3200-3250,2.75普3310,锰3330-3350。(单位:元/吨)济南:17日早盘热卷市场价格跌10,4.75mm普卷主流3360元/吨,低合金市场报价3490元/吨,货少。(单位:元/吨)天津:17日早盘冷轧市场价格持稳,1.0mm新天钢薄板3910首钢4020包钢3870河钢唐钢3950。(单位:元/吨)武汉:17日早盘冷轧市场价格暂稳,1.0宝钢青山卷3980,1.5卷3960,3.0卷4430。(单位:元/吨)重庆:17日早盘冷轧市场价格暂稳,1.0攀钢4060,柳钢4060,包钢4030,宝钢青山4030。(单位:元/吨)杭州:17日早盘杭州优特钢市场价格稳。现45#Φ30以上主流价格杭3540淮3570南3570,元立(直发)3490东方3520,40Cr杭3750淮3800;20CrMnTi湘钢3910,铬钼湘钢4650淮钢4650。(单位:元/吨)海盐:17日海盐拉丝价格上涨10,Q195九江3340华西3330六安3320,Q235九江3350北台3320。(单位:元/吨)钢坯:17日唐山钢坯直发成交一般偏弱,仓储现货价格报3010-3020元/吨含税出库,下游成品材价格主稳个调,整体成交暂弱。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上调10,报2950。(单位:元/吨)废钢:17日上海废钢稳,具体报价:钢板料≥8mm2190-2250,钢板料≥6mm2150-2190,工角槽≥6mm2120-2180,工角槽≥2090-2130,重废2030-2090,中废剪切料1950-1990,小废剪切料1790-1850,轻废1550-1610,统料1490-1530,油屑1280-1320不含税。(单位:元/吨)生铁:17日全国炼钢生铁报价稳。临汾2710武安2670唐山2610莱芜2650临沂2650福建2670内蒙2650昆明2650新疆2450辽阳2600湖北2670。(单位:元/吨)焦炭:17日港口焦炭现货市场暂稳运行。港口贸易集港量略有下移,两港库存较上一工作日继续有所上移。日照港60平,青岛港104增1,两港总库存164较上周增10。现港口各品种焦炭价格如下: 贸易现汇出库: 准一级焦现货1340元/吨,一级焦现货1440元/吨,焦粒现货1310元/吨,焦末现货1080元/吨。(单位:元/吨)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概述:17日早盘唐山迁安普方坯主流出厂价格较昨稳报2940元/吨,迁安松汀钢铁普方坯出厂价格较昨稳报2950元/吨,仓储现货价格含税报3010-3020元/吨。上午钢坯市场成交一般偏弱,下游成品材价格窄幅下跌,以下是唐山分品种价格及成交详情:【型钢】唐山型钢主流价格持稳,其中工字钢3330元/吨,角钢3350元/吨,槽钢3300-3350元/吨,原料价格下跌,带动成品材价格跟降,下游观望,整体成交弱。【带钢】唐山145带钢市场主流价格较昨稳,市场主流报价3180元/吨,市场成交一般。唐山355带钢市场价格涨10,现货主流3150元/吨,市场远期较现货资源基本持平。【热卷、冷轧基料】唐山开平板市场价格下调10元/吨,市场主流1500宽普开平板报3210-3220元/吨,锰开平3350-3360元/吨。市场价格小幅下调,成交一般。唐山冷轧基料市场价格较昨稳,市场主流3.0*1010为3160元/吨;3.0*1210为3160元/吨。报价为主,成交一般。【中板】唐山中厚板市场价格暂稳,14-20普板报3440元/吨,低合金报3630元/吨。今日唐钢现货京唐港锁价3440元/吨。市场价格继续持稳观望,资源紧缺。【管材】唐山焊管、镀锌管价格跌20,4寸3.75mm新国标热镀锌管,唐山华岐报4120;4寸焊管唐山华岐报3440,成交偏弱。唐山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市场:价格稳,2.5m立杆4650-4660,0.9m横杆4590-4600,斜拉杆4430-4440,含税过磅,成交欠佳。【建材】唐山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涨10-20元/吨,现三级大螺纹3170元/吨,三级小螺纹3260元/吨,盘螺3420元/吨,市场报价小涨,成交一般。【预测】唐山钢坯直发成交一般偏弱,仓储现货价格报3010-3020元/吨含税出库,下游成品材价格主稳个调,整体成交暂弱,预计午后钢坯出厂价格或走弱。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行业寒冬下,相框加工企业深陷人工成本高、产能失衡、品控不稳的困境。长三角某企业老板坦言:"月薪过万招不到技工,淡季养人血亏,手工品控次品率超15%。"传统生产模式已成枷锁,唯有自动化改造方能破局。传统生产困局1. 用工成本黑洞:年轻劳动力拒绝重复劳动,人工成本占比超产品售价35%,淡季闲置人力加剧亏损;2. 产能弹性缺失:旺季订单交付率不足60%,传统产线换产需4小时调试,错失急单商机;3. 质量波动魔咒:手工误差致玻璃破损率8%,年隐性损失超百万,客户信任度持续流失。智能改造四步破冰智能分拣系统:视觉识别+气动补偿技术破解薄板粘连难题,分拣效率提升3倍,停机率归零;24小时无人产线:6轴机器人+AGV物流构建全流程自动化,裁切至包装无缝衔接,夜班产能利用率达85%;云端工艺库:预存316款产品参数,换产时间缩至20分钟,50件起订小单精准响应;IoT预警网络:200+传感器实时监控,振动频谱分析预判故障,异常停机减少82%。通过转型,企业可以实现成本重构,缩减人力,节省用人成本,降低单位能耗,节省水电气等能源费用。同时实现质量跃升,机器操作精度可达0.02mm,激光检测只需0.1秒就能完成平整度扫描,有效提升产品合格率。东莞某港资企业车间里,机械臂正精准镶嵌水晶饰件。这家企业因自动化改造重获竞争力。数据显示,改造后企业月均产能翻倍,紧急订单响应速度提升5倍,甚至实现"黑灯工厂"夜间无人作业。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制造资源整合者”迈进。在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数字化工厂建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然而,许多新建工厂虽然在外观上整齐划一,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产线布局规划,导致流转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那么,新工厂建设究竟是先建厂房,还是先进行产线布局规划?本文将结合工业工程理论,探讨这一问题的最佳实践。1、先说结论:数字化时代的黄金法则——先模拟规划,后精准建设工业工程的经典法则是“先工艺布局,后厂房建设”。企业真正渴求的是能够高效产出、创造价值、符合精益生产理念的先进生产线。厂房,本质上是承载生产活动的“容器”,其设计理应围绕并服务于优化后的产线需求。在数字化浪潮下,这一定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利用数字化工业仿真平台进行全面的产线布局与仿真优化,以此为蓝图指导厂房的精准设计与建设。2、工业仿真平台:工厂规划的“模拟卷”在传统模式下,先建厂房再规划产线布局的方式,往往会导致以下问题:厂房层高不足:影响物流自动化,增加物流成本;柱距过小:限制大型设备的摆放,导致产线扩展性差;能源管线布置不合理:运维成本上升;基础设施位置不当:如电力、压缩空气等离作业区域过远,延长生产准备时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产线布局规划与厂房设计的脱节。华睿信息技术凭借4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在浙江、江苏、安徽、温州等地提供专业的技术实施服务,已为千百家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实施与周到的服务。依托自主化的数字化工业仿真平台,助力制造企业在虚拟环境中提前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工业仿真平台,企业可以在虚拟工厂中模拟设备布局、物流路径、能源管线布置等,确保厂房设计与产线需求的无缝衔接。3、数字化工厂: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流程优化五大特性:让工厂规划流程清晰可见易:零编程,快速上手:华睿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支持90%以上的设备动作及物流逻辑无需编程,用户可以快速上手,简单易用。同时,支持Python编程,满足高级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快:快速搭建,效率倍增:内置2600+参数化组件库,支持PnP(即插即用)快速连接,并允许用户自建组件。通过秒级仿真计算,企业可以快速完成产线布局的搭建与验证。便:一体化环境,功能集成:无需多个软件之间的导入导出,装配、机器人、物流等仿真功能在一个环境中即可完成,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准:物理引擎,真实还原:拥有惯性、碰撞、重力、摩擦等物理行为仿真能力,甚至支持柔性线束和电缆的仿真,确保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炫:高清交付,所见即所得:支持VR、4K、移动端、PDF、CAD等多种交付形式,高清渲染效果让仿真结果几乎与现实无异。4、系统性布局规划:从经验主义到科学决策传统工厂布局常依赖主观经验,而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将科学决策贯穿于规划全流程,带来六大核心成果:产品可制造性——虚拟装配验证 一次装配通过率高达99%,开发时间节约34.6%。新建工厂——产线设计与物流规划验证 节约投资费用数百万,产能较计划提升22.5%。精益生产——科学优化生产方案 工厂产能提升21.2%,物流拥堵状况缓解37.5%。机器人设备协同——离线编程 缩短现场调试周期2/3,降低碰撞等安全事故风险。自动化仿真——虚拟调试 缩短现场调试周期2/3,减少停线时间近2000小时。克隆工厂——虚实联动 实现3D大数据报警与能源管理,响应速度提升32%。5、未来展望:数字化工厂的无限可能随着工业4.0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工厂将成为制造业的标配。华睿信息技术用户覆盖工业设备、高科技、新能源与材料、生命科学、家居与生活方式、汽车与交通运输、教育等多个行业,并与本地知名企业,如汽轮机股份、三花集团、娃哈哈集团、前进齿轮箱集团、星德科包装、圣万提热流道、英格斯模具、圣奥家具集团、启明医疗等众多企业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是新建工厂的产线布局,还是现有工厂的改造升级,数字化工厂都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未来,数字化工厂不仅是制造业的工具,更是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这当中,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起跑,抢占新机遇,谋划新未来。上海的这个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这两天特别热闹。不久前刚到的100多名“新学员”里,有的在练习踢足球,有的在学打太极,这里就相当于人形机器人正式上岗前的职业技校。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科技体系总监 刘宇飞:让机器人在这里面去不断地摸索自己的能力,以场景为驱动,以数据为驱动,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里去做一些应用。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让不少企业嗅到了硬件装备的商机。在苏州高新区的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内,楼上研发,楼下量产,不到10天时间,一个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激光雷达模组样品就完成了。它的核心电路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却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的3D测量精度、感知能力大大提高。苏州津光图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穆永吉:像这几台设备都是在全力运转,也是因为最近接到订单比较多。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侠:激光雷达它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犹如雨后春笋般冒起来了。不光是机器人产业,今年以来,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普遍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出台的设备更新政策也让制造业企业如虎添翼,激发出新潜力。湖南株洲这个全国最大的硬质合金产业集群里,这家企业今年一口气更新了3条绿色智能生产线,新上的21台自动机械手已正式投产运行。中国五矿株硬公司钻头合金事业部总经理 刘国强:我们原来都是齿轮驱动的,咔咔地响;那我们现在换成电驱动以后,精度更精准,效率更高。在同样的时间,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多的收入。山东青岛的这家智慧工厂,今年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生产制造,平均每分钟就能下线约10台智能冰箱。海尔工厂技术员 尹冬冬:AI的识别(使检测)精度提高了10倍左右,由之前的0.1毫米提升到现在的0.01毫米,生产效率提升了40%左右。先进制造业再攀高,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明确新目标,拓展新赛道。广东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山东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发展;浙江和江苏都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起跑,开创新未来。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这当中,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起跑,抢占新机遇,谋划新未来。上海的这个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这两天特别热闹。不久前刚到的100多名“新学员”里,有的在练习踢足球,有的在学打太极,这里就相当于人形机器人正式上岗前的职业技校。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科技体系总监 刘宇飞:让机器人在这里面去不断地摸索自己的能力,以场景为驱动,以数据为驱动,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里去做一些应用。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让不少企业嗅到了硬件装备的商机。在苏州高新区的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内,楼上研发,楼下量产,不到10天时间,一个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激光雷达模组样品就完成了。它的核心电路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却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的3D测量精度、感知能力大大提高。苏州津光图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穆永吉:像这几台设备都是在全力运转,也是因为最近接到订单比较多。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侠:激光雷达它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犹如雨后春笋般冒起来了。不光是机器人产业,今年以来,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普遍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出台的设备更新政策也让制造业企业如虎添翼,激发出新潜力。湖南株洲这个全国最大的硬质合金产业集群里,这家企业今年一口气更新了3条绿色智能生产线,新上的21台自动机械手已正式投产运行。中国五矿株硬公司钻头合金事业部总经理 刘国强:我们原来都是齿轮驱动的,咔咔地响;那我们现在换成电驱动以后,精度更精准,效率更高。在同样的时间,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多的收入。山东青岛的这家智慧工厂,今年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生产制造,平均每分钟就能下线约10台智能冰箱。海尔工厂技术员 尹冬冬:AI的识别(使检测)精度提高了10倍左右,由之前的0.1毫米提升到现在的0.01毫米,生产效率提升了40%左右。先进制造业再攀高,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明确新目标,拓展新赛道。广东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山东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发展;浙江和江苏都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起跑,开创新未来。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全国首列双流制轨道车辆从这里驶出,国内唯一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子相机在这里诞生……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江北区获悉,作为重庆工业经济主战场,江北区锚定“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2个主导产业集群,软件信息服务、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2个支柱产业集群,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4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同时配套布局11个“新星”产业集群。江北区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数智技术深度赋能,推动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2024年,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走出了一条具有辨识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中车长客”)研发的全球首列机场捷运单轨车辆最近正在接受调试。该车辆依托重庆本地完整的单轨产业链,将无人驾驶、航班联动、储能供电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机场捷运系统。“多年来,我们成功研发了全球编组最长的8辆编组跨座式单轨、全国首列双流制轨道车辆等。我们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7%。”重庆中车长客常务副总经理初东博介绍,以江跳线双流制轨道车辆为例,这项创新成果为我国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贯通运营、一车直达、零换乘的全新运营模式提供了参考。作为西南最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重庆中车长客自2007年“安家”江北之后,创立了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依靠自主创新,企业已形成“生产+创新+服务”一体化平台,带动周边4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2018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晓燠带领团队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光电所首个产业化公司——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芯科技”),并入驻中国科学院江北育成基地。入驻江北后,企业在短短几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2023年,连芯科技的一个科研产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近年来,该产品运用的技术已衍生出安检成像、工业检测等系列产品,年产值突破10亿元。“连芯科技的成长,离不开江北区长期以来的扶持和支持。”马晓燠说,凭借在光电探测、自适应光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关键领域的多年深耕,连芯科技已成长为国内唯一可研发和制造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光学智能光电设备的企业。通过高效部署创新链,加快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关键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江北区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汽车产业领军企业长安汽车累计掌握600余项智能低碳核心技术,申请专利2.3万件。“如今,江北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已突破3.1%。”江北区科技局局长张敏告诉记者,江北区设有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企业超过90家,累计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数智赋能让产业加速跑江北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肖渝妹介绍,江北区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两个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补充发展AI及机器人、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江北区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江北区注重数智赋能,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关键工艺设备更新换代,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化水平,让数字化、智能化带动制造业加速跑。”肖渝妹介绍,通过产业数字化,一大批江北的传统企业实现了生产效能大提升。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融合了AI视觉、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智慧工厂可以实现0.05毫米级的蓝光精度识别,做到对产品的超过600个关键点位进行检测,实现100%质量监测追溯。重庆海尔洗碗机互联工厂是全球洗碗机行业首家“智能+5G”互联工厂。这一互联工厂不仅可以实现定制生产,同时相较过去,产品制造交付周期缩短了55%。2024年,江北区新增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52户,实现历史新突破;全年规上工业总量稳居全市十强。今年,江北将以打造“双核驱动”现代制造业集群为主线,依托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江北区2025年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6%以上,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肩负着“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职责使命。当前,重庆把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纳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加以推进,强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迄今已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工业“含绿量”连续3年西部领先,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凸显。在推动绿色制造的进程中,重庆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渝企在绿色化发展中,形成了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即日起,本报推出“绿色制造的重庆故事”栏目,敬请关注。“如果我们没有实施绿色工厂建设,现在面临的将不是活不活得好的问题,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4月15日,记者在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元管道(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元管道)调研时,该公司总经理徐建华介绍,他们不仅通过建设绿色工厂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现在还将绿色生产融入精益理念,融入每个车间、每个班组、每个员工和每个生产环节,每天都在持续改进、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连日来,记者走访重庆多家传统企业发现,类似的变化已在重庆蔚然成风,绿色转型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而是成了企业新的自觉行动。前不久,工信部公布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重庆新增37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和1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连续3年实现西部领先。可以说,重庆制造业在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已经逐“绿”成势,实现再提速。推进绿色制造三级贯通工业“含绿量”连续3年西部领先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8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各项数据年均增量连续3年实现西部领先,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重庆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并不容易。”市经济信息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陈昌明介绍,尤其是在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头几年,重庆遇到了非常艰难的局面。2016年,工信部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正式启动绿色工厂建设。但我市直到2018年才建成首批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到2020年,也仅有11个。究其原因,重庆作为传统制造重镇,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能耗普遍较高,利润普遍较低,企业推进绿色转型的难度、投入较大,绿色转型意识也普遍不强,积极性不高。转变从2022年开始。这一年,重庆在全国率先推动建立国家、市级、区县三级贯通的绿色制造动态管理、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了推进绿色制造的强大合力,主要做法为:在国家层面,锚定全国领先目标,对已获评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串联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等绿色产业链,引领制造业绿色发展。市级层面,在工信部认定标准基础上,细化30项评价指标,对市级绿色工厂实行100分制分级评定,从低到高认定为A到AAAA四个等级,结合“双百行动”、节能监察等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企业绿色等级有升有降、有进有出,促进全市绿色工厂形成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为遴选出更多国家级绿色工厂奠定坚实基础。在区县层面,加大绿色工厂潜力挖掘,对未达到绿色工厂标准的按B、C、D三个等次建立后备企业库;组织第三方机构每年入企开展绿色评估,对照绿色工厂创建标准为企业量身定制高、中、低三套技改方案供企业选择,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创建一批”原则,有序推动后备库企业逐步升级成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全市已入库培育企业超1000家,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395个、绿色园区33个,其中市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3%。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市级绿色工厂的产值,已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8%。2022年起,市经信委牵头、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联动各区县,开展了为期三年、覆盖全域的节能减排公益服务行动,深入33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的公益“绿色体检”。行动不仅帮助企业查找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提升了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的意愿。企业经过绿色评估优化后,申报“绿色工厂”的通过率大幅提高。从2022年到2024年,重庆共有12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占到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总量的70%。“含绿量”提升“含金量”企业生产向“绿”蔚然成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让重庆企业向“绿”而行、蔚然成势的根本动力在于,通过提升“含绿量”,能切切实实提升“含金量”。“要不是我们几年前坚定推进绿色转型,现在的产值起码要腰斩。”徐建华说,公元管道2011年落户永川,过去主要生产用于房地产、家装、市政所用的PVC、PPR、PE系列管道。其中,用于房地产的管道占比约40%,家装管道占比30%,市政管道占比30%。在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那几年,公司年销售额达4.2亿元,年利润达1.8亿元。2019年至2020年,公元管道毅然启动绿色转型,2021年建成市级绿色工厂,2023年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在这个过程中,该公司先后开发出钢丝网骨架管、玻纤中空缠绕管等系列绿色建材产品。“我们这几年就是靠这些新产品开辟出新市场,从而避免了因房地产市场下行而带来的损失。”徐建华介绍,钢丝网骨架管是在PE管中镶嵌钢丝网,使管壁更薄,但承压性更强,可节约30%的PE用材。依靠该产品,公元管道在市政领域迅速扩大市场,市政管道已占公司生产总量的60%。另一种新产品——玻纤中空缠绕管,则通过添加玻纤的方式,使管道内部有空隙,在提升管道刚性和韧性的同时,可节约10%至15%的用材,且可深埋于地下而不易破损开裂,现已广泛应用于高标准农田改造中的灌溉系统建设,约占其总产量的5%。2024年,该公司钢丝网骨架管、玻纤中空缠绕管两款产品虽然只占总产量的18%,但利润率比普通产品提高了10%。因此,去年该公司房地产管道占比虽下降至10%,但总体盈利能力却与高峰时期基本持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几年,重庆企业通过技改实现节能降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案例比比皆是。位于涪陵区的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资2亿元完成28套重点设备绿色改造,全年累计节约标准煤3.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位于江津的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双向节能浓缩器技改,将水蒸气压缩循环利用,不仅节约了70%的能耗,还生产出独有的超浓缩丸,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今年3月,信义玻璃(重庆)有限公司通过改扩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成投用西南地区首条“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生产线,不仅每月节省1000万元燃气成本,还生产出更多尺寸的超薄、超厚、超白玻璃产品,经营范围也由过去的以建材为主,拓展至光学仪器、电子产品、车辆等多个领域。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表明,自我市去年制定出台《重庆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重庆市迭代优化“技改专项贷”二十条政策措施》以来,已推动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825个,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在企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转型企业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提速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近年来,随着数字重庆建设的加快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成效显著,必将进一步提速重庆制造业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2023年至2024年,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云智控系统”,将10台空压机和100多台生产设备进行连接,运用控制器、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由人工智能控制生产设备,不仅减少了用工成本,生产用电量还降低了10%。位于万州经开区的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将车间所有设备互联互通,从产品装配、测试到包装,全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效率提高近140%,运营成本降低近30%,单位能耗降低近15%。由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蓝宝石LED及智能控制技术构建的市政照明系统,不仅使用方便,在路灯管控上也更加智能——通过应用无线通信、大屏幕指挥调度、城市地理集成等信息技术,形成了更精准、可视化、全方位的路灯照明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目前,该系统已在大足区全面推广,每年节约电费65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30吨。尤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市正在强化数绿融合,探索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新赛道。2024年,市经信委归集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生产经营4方面数据,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发“工业绿效码”应用,并于2024年正式上线。通过“工业绿效码”,可实现企业赋码评级、绿色诊断服务、绿色技术推广、绿色人才培养、绿色金融支持等数字化应用“一码通”。与此同时,市经信委联动人行重庆分行,在其“长江绿融通”上开发专门支持工业企业服务的应用模块,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与绿色金融服务的系统跨界创新,实现“工业绿效码”“长江绿融通”等数据标准互认。这一做法将实现“工业绿效”评级和绿色贷款利率的深度挂钩,推动金融机构定制开发“工业绿效贷”产品,有力有序推动传统高排放或较难减排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重庆银行率先为A级绿色工厂盛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全市首笔工业绿效贷0.3亿元,并根据绿色等级实行利率浮动,实现全市工业绿效贷“零的突破”。对未达到绿色工厂标准的B、C、D级企业,纳入转型金融支持范围,针对性制定转型金融服务产品,有力有序推动传统高排放或较难减排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今年3月21日,重庆市召开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加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7项重大任务之一,要求支持传统行业企业加快节能减碳改造,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运行、产业循环链接。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全面推进工业“绿效码”应用,加快建设三级贯通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到2027年累计新建200家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个绿色园区和24个近零碳园区试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0%以上。(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雨 夏元)
2025年04月21日
0 次
0 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房产新政今起施行
成都市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王凤朝卡梅尔·埃卢希奇出席
汤尤杯氛围热人气旺 小组赛阶段球票已售罄 “五一”假期将迎观赛高潮
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省政府首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上岗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梅颖王晓晖黄强等出席
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在促进优势互补中不断开创川吉合作新局面 王晓晖景俊海讲话 黄强胡玉亭介绍情况 田向利施小琳出席
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知名企业加速布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