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指导,中国电信采购供应链管理中心和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联合主办的“数智四川提振信息消费推进会暨中国电信产业对接大会”在成都举行。李文清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四川通信管理局局长郑蕾、省信息化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出席活动,市(州)经信局负责同志,中国电信集团采购供应链管理中心及采购供应链重点企业、四川本地供应链重点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大会现场发布了“十百千万”智改数转行动计划,以“小快轻准”诊改一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全面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现场还启动了万兆网络进工厂、进园区建设,将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底座。产业对接环节,中国电信采购供应链管理中心发布采购金额超280亿元的31条采购信息,围绕算力设备、5G网络优化与升级等场景,持续加大对“四川造”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多家供需企业完成现场签约,金额超62亿元。此外,活动还启动了“数字适老四川行2025”行动计划。华为、中兴、四川华鲲振宇公司相关负责人围绕数字技术前沿应用发表专题演讲。厅大数据与信息化处、智能化发展处、对外经济合作处参加活动。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5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共同见证签约。副省长左永祥、科大讯飞副总裁娄超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质量、扩大合作成果,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战略合作关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四川数字经济新优势。科大讯飞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和经验优势,助力基础构建,加快推动四川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工业生产、软件开发等重点产业,打造行业大模型应用示范;推动“AI+教育”“AI+医疗”“AI+水利”等融合应用,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健康四川、智慧水利等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左右岸企业落地,融入四川产业生态体系。省政府秘书长陈书平主持签约仪式,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记者 李淼 摄影 田为)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围绕降低申请门槛、扩大对象范围、提高授信额度、降低利率水平、创新贷款模式五方面,对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进行了升级,为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注入发展动能,为稳定和扩大岗位提供政策保障。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022年由人社部会同中国银行联合设立,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专项贷款设立以来,已累计为8万家小微企业发放稳岗扩岗贷款超6400亿元,帮助小微企业稳定扩大岗位530万个,充分发挥了金融对稳就业、扩就业的支持与引导作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副主任黎宇介绍,在两年多的实践基础上,此次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完善扩面,拓宽了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引导它们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更新的贷款政策将申请条件由用工人数不减少,放宽到用工人数减少水平低于上年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部分波动性、季节性行业企业只要用工人数减少水平低于上年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仍能符合专项贷款申请条件,获得金融支持。授信额度也提高了。具体来看,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给予单户授信额度最高1000万元。与此同时,《通知》明确,在符合风险定价原则和监管合规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最低可至2.9%。黎宇表示,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经营结构提供资金支持,更有利于就业岗位的创造与稳定。很多小微企业负责人或个体经营户关心,通过哪些渠道申请这项贷款?记者了解到,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可向当地中国银行分支机构提交贷款申请,当地人社部门协助核实经营实体的有关情况,中国银行将按规定独立审贷、自主贷款。同时,各地人社部门原则上还会建立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推荐企业名单,由当地中国银行分支机构提供授信评审放贷服务。各地人社部门将持续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拓展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探索开发数字化、线上化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产品。不少中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还遇到了融资需求超出贷款额度的情况。此次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在创新贷款模式上,提出探索“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并办理的组合贷款方式。黎宇告诉记者,一方面,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借款人,超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部分的融资需求,可通过组合贷款方式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两者结合将提升企业贷款便利度。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对创业担保贷款审核通过的可合并办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减少了企业申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的环节和时间。(敖蓉)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塑料粒子作为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塑料制品、包装、电子、汽车等行业成本。2025年,受原油价格、供需关系及环保政策影响,塑料粒子价格呈现分化态势,部分通用塑料价格下跌,而工程塑料价格则因需求增长而上涨。从供需结构看,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通用塑料价格受原油成本与下游需求影响较大。2024年,全球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导致通用塑料生产成本上升,但需求端包装、农业薄膜等行业增长放缓,价格承压。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等工程塑料价格则受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高端领域需求拉动,整体呈上涨态势。例如,PC价格较年初上涨5%,主要因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对高性能塑料需求增加。环保政策对塑料粒子价格形成重要影响。中国“限塑令”与“双碳”目标推动塑料企业加强环保技术研发,采用生物降解塑料、可回收塑料等环保材料,但生产成本上升导致部分环保塑料价格较高。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与关税政策变化亦影响塑料粒子进出口,加剧价格波动。企业应对策略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材料配方、提升生产效率与技术创新来应对塑料粒子价格波动。例如,某包装企业采用生物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共混技术,降低环保塑料成本30%;某电子企业通过研发新型塑料合金材料,提升产品强度与耐热性,同时降低材料成本。此外,企业还通过建立原材料库存预警机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未来,塑料粒子价格波动将更多受环保政策、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动态驱动,企业需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推动产业绿色化与高端化转型。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铝材作为轻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包装、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相关制造业成本。2025年,受氧化铝价格、电解铝产能及下游需求变化影响,铝材价格呈现区间震荡态势,制造业企业需通过成本优化策略应对价格波动。从供需关系看,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电解铝成本。2024年,全球氧化铝产能因中国、澳大利亚等国项目扩产而增加,但需求端电解铝产能增长放缓,导致氧化铝价格承压。电解铝价格则受产能投放节奏与下游需求影响,2025年初因部分电解铝企业检修,供应阶段性收紧,价格小幅上涨。需求端,汽车轻量化趋势推动铝材在车身、发动机等部件中的应用增加,而包装、建筑行业对铝材的需求亦保持稳定增长。政策与技术因素对铝材价格形成双重影响。政策方面,中国“双碳”目标推动铝材企业加强节能减排,采用再生铝技术降低能耗与排放,但再生铝质量稳定性与成本问题仍待解决。技术方面,新型铝合金材料的研发应用,提升了铝材的强度与耐腐蚀性,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企业应对策略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材料选择、提升生产效率与技术创新来降低铝材成本。例如,某汽车企业采用全铝车身设计,较传统钢制车身减重30%,同时提升燃油经济性;某包装企业通过引入新型铝合金箔材,降低材料厚度与成本15%。此外,企业还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与铝材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不锈钢作为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耐腐蚀、高强度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建筑装饰、家电、汽车等领域的企业成本。2025年2月以来,受镍价、铬铁等主要原料成本变化及供需关系影响,不锈钢价格呈现震荡上行态势,给下游制造业带来成本压力。从供需结构看,不锈钢产量受原料供应与下游需求双重影响。镍是不锈钢生产的关键合金元素,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不锈钢成本。2024年,全球镍矿供应因印尼镍铁项目扩产而增加,但需求端新能源汽车电池对镍的需求快速增长,导致镍价波动加剧。铬铁价格则受南非等主产国供应稳定性及环保政策影响,2025年初价格小幅上涨。需求端,建筑装饰、家电行业对不锈钢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而汽车轻量化趋势推动不锈钢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增加,进一步拉动不锈钢需求。政策与环保因素对不锈钢价格形成重要影响。中国“双碳”目标推动不锈钢企业加强节能减排,采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等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与排放,但环保投入增加也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升。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与关税政策变化亦影响不锈钢进出口,加剧价格波动。企业应对策略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生产效率与多元化采购来应对不锈钢价格波动。例如,某家电企业采用新型不锈钢复合材料替代传统不锈钢,降低材料成本20%;某建筑装饰企业通过与不锈钢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价格波动幅度在7%以内。此外,企业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开发高耐腐蚀性、高强度不锈钢产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铜材作为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导电、导热材料,其价格波动对电力、电子、家电、汽车等行业成本影响显著。2025年2月,受全球经济复苏预期、铜矿供应扰动及库存变化影响,铜材价格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对制造业成本构成较大压力。从供需格局看,全球铜矿供应受资源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及环保政策限制影响,增速放缓。2024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长仅1.5%,远低于需求增长预期。需求端,电力行业是铜材的主要消费领域,占比超40%,随着全球新能源与电网改造项目推进,铜材需求持续增长。电子、家电、汽车等行业对铜材的需求亦保持稳定增长,推动铜材价格上行。宏观经济与政策因素对铜材价格形成重要支撑。例如,全球经济复苏预期推动制造业PMI回升,带动铜材需求增长;中国“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增加对铜材的需求。同时,各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与贸易政策变化亦影响铜材价格波动。技术方面,新型铜合金的研发应用,提升了铜材的性能与附加值,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企业应对策略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生产效率与多元化采购来应对铜材价格波动。例如,某家电企业采用新型铝铜复合材料替代纯铜材料,降低铜材用量30%;某电子企业通过与铜材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锁定价格波动幅度在5%以内。未来,铜材价格波动将更多受全球经济形势、资源供应与技术替代驱动,企业需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推动产品轻量化与技术创新,降低对铜材的依赖。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玻璃及玻璃纤维是建筑、汽车、电子、风电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其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相关制造业成本与产品性能。2025年1月以来,受纯碱、石英砂等主要原料价格变化及下游需求影响,玻璃及玻璃纤维市场呈现价格分化态势。从供需结构看,平板玻璃价格受房地产与汽车行业需求拉动,2024年四季度以来需求回暖,价格小幅上涨。石英砂作为玻璃生产的关键原料,其价格受开采限制与运输成本增加影响,2025年初涨幅达5%。玻璃纤维价格则受风电、电子等高端领域需求增长支撑,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例如,无碱玻璃纤维纱价格较年初上涨3%,主要因风电叶片、5G基站等对高性能玻璃纤维需求增加。政策与技术因素对玻璃及玻璃纤维价格形成双重影响。政策方面,中国“双碳”目标推动玻璃企业加强节能减排,采用浮法玻璃窑炉余热发电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但环保投入增加也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升。技术方面,新型玻璃纤维如高模量、耐高温玻璃纤维的研发应用,提升了产品性能,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企业应对策略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生产效率与技术创新来应对价格波动。例如,某汽车企业采用轻量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降低车身重量15%,同时提升燃油经济性;某风电企业通过与玻璃纤维供应商合作研发定制化产品,降低采购成本10%。未来,玻璃及玻璃纤维价格波动将更多受环保政策、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动态驱动,企业需加强供应链协同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与绿色化转型。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化工基础原料如乙烯、丙烯、苯乙烯等是制造业的重要上游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领域,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制造业成本与产品竞争力。2025年2月,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产能扩张及下游需求变化影响,部分化工原料价格呈现分化态势。从供需关系看,乙烯作为化工产业链的龙头产品,其价格受原油成本与下游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需求驱动。2024年,中国乙烯产能新增超500万吨/年,但下游聚乙烯需求增长放缓,导致乙烯价格承压。丙烯价格则受丙烯腈、环氧丙烷等下游产品开工率影响,2025年初因部分企业检修,供应阶段性收紧,价格小幅上涨。苯乙烯价格受纯苯成本支撑与下游EPS、ABS需求拉动,整体呈震荡上行趋势。政策与环保因素对化工原料价格形成重要影响。例如,中国“双碳”目标推动化工企业加强节能减排,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导致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产品产能受限,价格上升。同时,环保督查力度加大,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停产整顿,市场供应减少,进一步推高价格。技术方面,新型催化剂与生产工艺的研发应用,降低了部分化工原料的生产成本,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企业应对策略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创新来应对价格波动。例如,某塑料制品企业与上游乙烯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价格波动幅度在8%以内;某涂料企业通过研发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等环保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对传统溶剂型涂料的依赖。未来,化工原料价格波动将更多受环保政策、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动态驱动,企业需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推动产业绿色化与高端化转型。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化工等领域,其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制造业成本与产品质量。2025年,氧化铝、高岭土等主要陶瓷原料价格受能源成本与环保政策影响,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例如,氧化铝价格较年初上涨5%,主要因铝土矿供应紧张与电解铝需求增长;高岭土价格受开采限制与运输成本增加影响,涨幅达3%。从供需结构看,中国是全球陶瓷原料的主要生产国,但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区域价格差异显著。例如,山东氧化铝产能占比超30%,价格相对较低;而江西高岭土因品质优异,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求端,电子陶瓷与建筑陶瓷是主要增长点,预计2025年全球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拉动氧化铝、氮化硅等高端原料需求。环保政策对陶瓷原料价格形成重要支撑。例如,中国“双碳”目标推动陶瓷企业加强节能减排,采用清洁能源与循环利用技术,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技术方面,3D打印陶瓷、纳米陶瓷等新型材料发展,可能降低对传统原料的依赖。例如,某电子企业通过引入3D打印陶瓷技术,将电路板生产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25%。企业应对策略方面,陶瓷制品企业通过优化配方与工艺提升效率。例如,某建筑陶瓷企业采用低铝高岭土配方,降低原料成本15%;某电子陶瓷企业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将产品良率提升至98%以上。未来,陶瓷原料价格波动将更多受环保政策与技术替代驱动,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管理,推动产业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
2025年05月27日
0 次
0 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房产新政今起施行
汤尤杯氛围热人气旺 小组赛阶段球票已售罄 “五一”假期将迎观赛高潮
成都市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王凤朝卡梅尔·埃卢希奇出席
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省政府首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上岗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梅颖王晓晖黄强等出席
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在促进优势互补中不断开创川吉合作新局面 王晓晖景俊海讲话 黄强胡玉亭介绍情况 田向利施小琳出席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知名企业加速布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