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较3月份下降0.3点,在一季度大幅上升后小幅回落。当前,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数字化转型是重要一招。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和支持举措密集出台。2023年下半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23年至2025年拟分3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并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等文件,工信部、财政部于2023年8月份和2024年6月份分别公示了两批试点城市名单,共有66个城市入选,今年将达到100个。2024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特别提出支持中小企业转型,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构建长效机制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同年12月份,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深入实施“百城”试点,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试点城市全面铺开、县域推进先行探索、产业园区积极实践的良好态势。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而言,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受限于认知、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仍不同程度存在“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转型方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重视不够、市场机制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不够、对数字化服务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缺乏系统、透明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因此,要聚焦中小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准确把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规律新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突出目标导向。“一企一表”全面梳理企业各类场景的数字化改造需求,将数字化改造与设备更新改造、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明确系统化的改造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优先选择总体产值规模较大、聚集程度较高的细分行业,推进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改尽改”、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愿改尽改”,优先遴选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夯实技术基础。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综合型、行业型、场景型服务商,打造服务商资源池。引导服务商探索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建设,提升“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跨平台互操作能力,提升数据互联互通和软硬件系统兼容适配能力,提高产品易用性和二次开发便捷性,防范生态壁垒和数据孤岛。加快培育“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量身定制专业化、低成本产品,使中小企业转得起、转得好。优化公共服务。选择基础条件好、转型效果突出、投入产出比高、可复制性强的试点企业作为转型样板,引导企业“看样学样”。以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大企业为抓手,推动大企业通过订单牵引、技术扩散、资源共享等方式,引领带动“链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集群及园区的作用,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特种陶瓷材料市场价格维持强势,氮化硅、碳化硅等高端产品受半导体、军工领域需求拉动,价格同比涨幅超10%。根据行业调研数据,反应烧结氮化硅陶瓷轴承球报价800-1200元/公斤,热压烧结产品达2000-2500元/公斤,同比上涨15%;碳化硅陶瓷基板价格稳定在3000-3500元/片,较年初上涨8.6%。从产业链看,上游高纯氧化铝(99.99%)、碳化硅微粉价格坚挺,氧化铝报价3200-3500元/吨,环比持平;碳化硅微粉(F240)报价8500-9000元/吨,同比上涨12%。需求端,半导体设备用陶瓷零部件订单量同比增长22%,军工领域陶瓷装甲、陶瓷天线需求增速超15%。技术壁垒导致供给集中,全球氮化硅陶瓷市场CR3达65%,国内企业如中材高新、国瓷材料等市占率不足2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库存方面,特种陶瓷企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降至18天,较去年同期缩短5天,显示需求旺盛。短期来看,特种陶瓷价格或维持高位,需关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及军工订单释放节奏。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铜合金市场呈现“品种分化、需求驱动”特征,黄铜、青铜价格承压,而高导铜合金、铜镍硅合金等新能源相关产品价格持续走强。根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H62黄铜棒报价48500-49000元/吨,环比下跌0.8%;C19400高导铜合金则维持在78000-80000元/吨高位,同比上涨12.3%。从成本端看,电解铜价格(79220元/吨)高位震荡,但锌、锡等伴生金属价格下跌(0#锌报价23200-23300元/吨,环比-1.5%),导致黄铜成本支撑减弱。需求端结构性差异显著:传统五金、卫浴行业用铜合金订单量同比下降11%,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光伏逆变器用高导铜合金需求同比增长25%。技术升级方面,铜镍硅合金(C70250)因导电率、强度优势,逐步替代部分铍铜材料,价格较年初上涨9.6%。库存数据显示,华东地区铜合金社会库存2.8万吨,其中新能源相关产品占比提升至42%。短期来看,铜合金价格或延续分化,需关注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扩产节奏及海外矿山供应稳定性。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国内轴承钢市场价格整体平稳,但结构性分化趋势明显。根据市场监测数据,宝武特冶、中信泰富等主流钢厂GCr15轴承钢主流报价区间为5800-6200元/吨,环比持平,但部分高端渗碳轴承钢(如20CrMnTi)价格达7500-8000元/吨,同比上涨5.2%。从产业链看,铁矿石价格小幅波动(798元/吨,环比+0.82%)对成本影响有限,而钼铁、铬铁等合金原料价格坚挺,钼铁报价23.8-24.2万元/吨,环比上涨1.2%,推动高端轴承钢成本上升。需求端分化显著: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用钢需求同比增长18%,而传统工程机械轴承订单量同比下降9%。库存方面,华东地区轴承钢社会库存12.3万吨,环比下降3.1%,但高端产品库存占比不足20%,显示结构性短缺。出口市场受关税政策影响,1-4月轴承钢出口量同比减少6.7%,但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35%。短期来看,轴承钢价格或维持“低端稳、高端涨”格局,需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扩产进度及出口政策调整。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市场呈现价格分化,碳纤维、聚酰胺等高端材料需求旺盛,而传统塑料价格承压。根据生意社数据,PA66国产料神马EPR27报价17300-17400元/吨,进口料旭化成1300S报价26000-27000元/吨,价差反映高端产品供给缺口。聚甲醛价格稳定在10000-15000元/吨,因汽车轻量化需求带动,市场交投活跃。橡胶市场方面,丁腈橡胶价格受原油成本推动,主流报价15000-18000元/吨,环比上涨3.2%。汽车密封件、油管等领域需求回暖,叠加东南亚主产区割胶淡季,供应偏紧。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价格维持高位,T700级12K碳纤维报价180-200元/公斤,同比上涨8.5%。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领域需求强劲,据统计,2024年国内碳纤维消费量达6.3万吨,同比增长15%。玻璃纤维价格则因产能释放承压,缠绕直接纱2400tex报价4200-4500元/吨,环比下跌2.1%。短期来看,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价格或延续分化。高端材料受国产替代加速及新兴产业拉动,价格中枢有望上移;传统材料则需关注成本传导及下游订单释放情况。企业需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价格波动。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有色金属市场表现分化,铜、铝价格维持高位,而小金属价格波动加剧。根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数据,1#铜报价79220元/吨,环比持平;A00铝报价20492元/吨,较上月末上涨2.3%。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显示,电解铜价格区间为79200-79300元/吨,铝锭价格区间为20480-20500元/吨,显示供需紧平衡。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对铜铝需求形成支撑。据测算,每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约83公斤,光伏边框用铝量约1.5万吨/GW。然而,铜精矿加工费(TC/RC)持续走低,叠加智利、秘鲁等主产国供应扰动,铜价短期或维持强势。铝价则受氧化铝成本推动,叠加云南地区电解铝产能复产不及预期,供应弹性有限。小金属方面,钛合金价格保持稳定,海绵钛99.7%出厂价43000-45000元/吨,钛板TA2 2mm价格68-73元/公斤。高温合金需求向好,受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拉动,价格同比上涨5.2%。短期来看,有色金属价格或延续分化,需关注美联储加息路径及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情况。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粘胶短纤市场行情保持稳定,主流价报13360.00元/吨,与昨日持平。原料溶解浆价格坚挺,对粘胶短纤形成成本支撑,但下游人棉纱企维持刚需走量,利润微薄,对原料存货意愿不高。从非棉替代角度看,粘胶短纤在混纺产品中的应用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粘短价格整体维持小幅上涨态势,从年初的12600元/吨上涨至13900元/吨左右,涨幅约10.3%。相比之下,棉纱价格年内跌幅达9%,棉涤价差、棉粘价差均处于近三年低位,非棉纤维替代效应显著。终端需求方面,化纤服装出口表现优于棉制服装。2023年我国化纤服装出口额达768.6亿美元,同比下降5.5%,降幅远低于棉制服装的11.7%。这主要得益于化纤产品在强度、耐磨性、抗皱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疆棉禁令实施后企业对棉花替代品的需求增加。然而,粘胶短纤市场也面临挑战。下游纱厂多消耗库存为主,新签订单释放有限,场内观望气氛渐浓。尽管部分工厂发货偏紧,企业尚无库存压力,但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浓。短期来看,粘胶短纤价格或维持平稳。成本端支撑尚可,但需求端未有明显转好迹象。需关注天气及下游订单情况对市场的影响。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化纤市场呈现分化格局,涤纶短纤价格领涨,市场主流价报6727.50元/吨,较上周上涨4.92%;涤纶POY、DTY分别报7031.25元/吨、8350.00元/吨,周涨幅达4.65%、3.01%。锦纶FDY则逆势下跌,价格报15350.00元/吨,周跌幅0.97%。从产业链看,PTA作为涤纶原料,现货价格周内上涨2.44%至5007.50元/吨,成本支撑显著。而锦纶长丝受原料己内酰胺供应趋紧影响,价格高位运行,但下游需求稳健性不足,导致锦纶FDY价格承压。下游应用方面,涤纶短纤在非棉替代浪潮中持续受益。数据显示,2024年涤短价格波动区间为7000-7800元/吨,远低于棉花价格,且在强度、耐磨性等性能上超越纯棉,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今日涤短价格上涨,主要受原油及聚酯原料反弹带动,工厂产销好转,库存去化。锦纶市场则面临供需矛盾。尽管己内酰胺出口量增加、部分装置检修导致供应趋紧,但下游织造市场淡季气氛明显,氨纶库存仍处于相对高位,工厂出货压力较大。短期来看,化纤市场或延续分化态势。涤纶短纤受成本支撑及需求拉动,价格有望维持强势;锦纶长丝则需关注原料价格波动及下游需求变化。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国内棉花市场呈现震荡企稳态势,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报14864元/吨,较昨日微涨19元/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于13850元/吨,环比上涨185元/吨。国际市场方面,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维持在67.37美分/磅,环比上涨0.10美分/磅,内外棉价差扩大至1538元/吨,环比增加345元/吨。从供需基本面看,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持续攀升,2024/2025年度期末库存达1869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供应宽松格局未改。国内棉花加工率已达99.2%,累计销售皮棉308.8万吨,销售率46.3%,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但下游新增订单数量有限,市场交易以刚需补库为主。价格传导方面,棉纱价格随原料波动,32支普梳纯棉纱今日报价21055元/吨,环比下跌80元/吨,纱棉价差6361元/吨,环比缩小29元/吨。终端消费疲软导致织厂开机率下降,全棉坯布出货量较10月上旬减少,产品库存累积趋势显现。短期来看,棉价或维持区间震荡。一方面,新棉成本对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传统旺季结束叠加下游需求走弱,纺织企业成品库存逐步累积。需关注宏观政策及天气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一、螺纹钢与高强品种价格分化2025年5月20日,重庆市场螺纹钢(HRB400E 20mm)主流报价为3270元/吨,较前日下跌20元,延续了自5月以来的弱势震荡态势。达钢、永航等主流钢厂出厂价同步下调,反映市场需求疲软。值得关注的是,高强品种HRB500E 20mm攀钢报价仍维持在3820元/吨,较HRB400E溢价达480元/吨,显示出特高压工程等高端基建项目对高强钢材的刚性需求。二、供需矛盾与区域价差当前市场呈现“需求不足、供应微增”的特征。据Mysteel数据显示,江苏主导仓库5月1日-9日建筑钢材出库量环比下降10%,日均出库量减少1965吨,终端采购量显著萎缩。与此同时,短流程电炉钢产量环比回升8%,但攀钢、德胜钢铁因环保限产减产10%-15%,导致区域性规格缺货现象频发。重庆本地价格较成都低20-30元/吨,但物流成本高企限制了低价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三、成本与政策双重压力原料端铁矿石价格波动对钢材成本形成支撑,但焦炭价格下行抵消了部分成本压力。政策层面,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18%,直接拖累普通建材需求。然而,西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基建项目持续推进,对中厚板、高强混凝土等品种形成结构性支撑。四、未来趋势研判短期来看,建筑钢材价格或延续弱势震荡,但中厚板、低合金资源因特高压工程需求支撑,价格韧性较强。长期需关注绿色基建项目落地节奏及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力度,若资金到位率提升至60%以上,钢材需求或迎来阶段性反弹。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房产新政今起施行
汤尤杯氛围热人气旺 小组赛阶段球票已售罄 “五一”假期将迎观赛高潮
成都市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王凤朝卡梅尔·埃卢希奇出席
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省政府首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上岗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梅颖王晓晖黄强等出席
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在促进优势互补中不断开创川吉合作新局面 王晓晖景俊海讲话 黄强胡玉亭介绍情况 田向利施小琳出席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知名企业加速布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