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创新动能不断积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占全国销售比重达29.1%,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其中,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保持较快增长。此外,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6%,反映数实融合持续深化。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和推广应用,带动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1.4%。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面对外部冲击和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让“进”的步伐踏出更强音?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向实、竞速产业新赛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今年以来,央地协同主动作为,力促新动能积厚成势,助推传统动能焕新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这一“最大增量”,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增定力:科技自立“硬核突围”“超大X光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启动带光联调、“生命观象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为我国物质科学研究再添“利器”……近期,我国多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标志着从仰望星空到聚焦微观,我国科技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正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国之重器”,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探索从“跟跑”到“领跑”之路,一个个静水深流的“硬核突围”正在绘就中国创新发展的底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一系列部署为我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本固枝荣,根深叶茂。不久前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显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人工智能加速规模化应用。人形机器人、AI同声传译、AIGC互动体验等大模型新品及创新合作密集亮相。“AI技术井喷的浪潮下,2025年是AI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元年。”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说。——量子计算取得重大突破。从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到第二代离子阱量子计算商业化原型机,近年来中关村论坛见证了中国量子科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量子科技计划和项目,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的代表性成果。”科技部五司司长郑健表示。——生物科技迈向产业前沿。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首款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等多项重大成果,既体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系统性突破,又生动诠释了“科技惠民”的创新理念。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0位,接近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水平。《自然》增刊“2025自然指数-能源”指出,中国在自然指数中的相关产出高于其他领先国家;百强机构排名中,中国有63家机构上榜,且排名前20的机构全部来自中国。我国进一步巩固了在清洁能源研究上的领先地位。这些都是中国创新定力的生动注脚——在百年变局中,唯有以硬核科技突破为锚,方能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强动力:传统产业“向新跃迁”春耕时节,广袤田野生机勃勃,“数”“智”技术应用持续上新,助力多地农业生产“升级”:江苏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北大荒实现了水旱田各环节的大面积无人化作业。除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智慧场景也在不断延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围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等展开部署,一场波澜壮阔的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大潮正洪波涌起。在山东港,智慧绿色港建设集成创新成果“天和”日前正式对外发布,以云原生、数字孪生、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编织成智慧港口的底层逻辑;在钢铁行业,湘钢集团与华为、湖南移动联合打造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应用,正在引领冶炼企业AI开发模式从作坊式转向工厂式。“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持续涌现,当前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达到22.5%,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中占比超过五成,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从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到构建绿色供应链,从推广绿色工艺到打造绿色工厂,一些企业踊跃开展绿色改造升级。从天空俯瞰位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的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屋顶上发电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格外显眼,它们如同超大容量的“充电宝”,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整个厂区全部采用绿色化生产方式,光伏发电量占工厂建筑总能耗的53.33%,综合能耗下降了17.9%。”久吾高科董事长党建兵说,企业将持续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把绿色生产工艺应用到产品创新上。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目前,我国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绿色家电、新能源产业等绿色经济蔚然成风,展现了转型发展的巨大空间。面向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与举措,彰显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也蕴藏着“点绿成金”的新机遇。“我们将一手抓‘存量改造’,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再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标杆。一手抓‘增量做强’,聚焦冶金、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积极拓展清洁低碳氢应用场景。做优做强绿色智算产业链,打造一批绿色智算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说。聚活力:未来产业“蓝海竞速”倒饮料、叠衣服、分拣药品……在位于上海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下称“国地中心”),百余台异构人形机器人和类人形机器人在此训练。日前,国地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新机器人导入即训练,无需重新编程,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加快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说。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勾勒重点——“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瞄准“新”,大江南北,前沿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商业航天产业链开启新的应用实践;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成功帮助因渐冻症导致失语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全国首条5G-A高铁示范网络在京哈高铁锦州段投入使用。谋求“进”,多地因地制宜,落子布局——浙江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赛道,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赛道,加快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上海将继续强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重点布局未来智能、未来制造、未来空间等六大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突出“实”,多部门协同,系列部署掷地有声——财政部将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布局建设,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余晓晖说。春和景明,万象更新,持续向好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人工智能+”等创新产品和应用跑出了加速度,带动相关产品需求激增。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展现了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我国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超大规模的市场、数量庞大的人才队伍,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瞄准方向稳扎稳打,“进”的动能将不断增强,“新”的活力将不断激发。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众多中小企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广西钦州港码头,这里正在进行远洋货轮的装船作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集装箱里一半货物都是高新技术产品,而这些大部分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的同时,“高精尖”产品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在上海,这家“小巨人”企业,成功地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在了工厂流水线上,精确控制大型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4.1万家,“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超过五成,连续两年上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梁志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目前已遴选两批66个试点城市,聚焦15个重点行业领域,支持超3万家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下一步,我国还将针对中小企业举办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中小企业高校对接深度行等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在成功让金属材料保持高强度、高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其稳定性。这项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失效,是重大工程的安全隐患。“金属材料不稳定的原因是金属中存在一种位错缺陷,当受到单向波动外力时,位错会移动、积累,逐渐形成不可逆转的变形和裂纹,最终导致金属突然断裂,这种现象也叫棘轮损伤。”卢磊解释。 卢磊研究员团队通过控制金属往复扭转的特定工艺参数,在金属材料内部引入一种空间梯度序构位错胞结构,可以阻碍位错的移动,使材料屈服强度提升2.6倍,平均棘轮变形速率大幅降低,突破了传统结构材料抗棘轮损伤性能难以提升的瓶颈。 据介绍,该成果突破了金属材料强度、塑性、稳定性难以兼得的问题,在多种工程合金材料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有望为极端环境下关键部件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服役提供重要保障。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大宗消费提质升级,其中家电类产品的销量持续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4月8日零时,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0.9万台,带动销售1247.4亿元。目前,各地陆续出台扩消费政策,加力支持家电家居以旧换新,通过国补、市补、企补多级补贴叠加,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2025年1—2月份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2025年前2个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平稳,利润总额恢复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一、总体运行情况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平稳。前2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18965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总额恢复两位数增长。前2个月,软件业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10.7%。软件业务出口增速略有下降。前2个月,软件业务出口80.3亿美元,同比下降0.3%。二、分领域运行情况软件产品收入稳健增长。前2个月,软件产品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4%;基础软件产品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6.7%。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前2个月,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258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同比增长8.8%;集成电路设计同比增长13.5%。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速小幅上调。前2个月,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6.8%。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稳定增长。前2个月,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11.9%。三、分地区运行情况前2个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同比增长9.8%、10.9%、9.8%和10%。东部地区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85.1%。京津冀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长三角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前5,同比分别增长10.6%、6.5%、9.7%、12.2%和14.1%。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4月7日,为保障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空管委印发专项措施,重点围绕健全低空管理体系、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服务质效、夯实基础支撑能力、强化依法管空用空等方面,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央空管委此次部署工作,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体系化建设阶段。“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旨在解决长期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此次加强低空空管工作,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空域资源,通过灵活的空域管理模式(如动态释放、分类划设),推动空域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通航应用提供更多空间。目标万亿元级规模低空经济近年来备受关注,去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为行业发展锚定了清晰目标。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立足本地特色,从资金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等角度,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比如,合肥出台《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围绕引进企业、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全力打造“低空之城”。中央空管委此次部署“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的举措,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转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以往改革,此次突破在于强调“一体化低空空管体系”和动态平衡的空域供给机制,通过统筹多方管理主体职责和基础设施覆盖,有望缓解空域使用审批难、协调效率低等痛点。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低空经济发展而言,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一是明确了发展框架与规范,使低空经济发展有章可循,减少混乱和不确定性;二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分配空域,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低空经济领域。”上市公司积极抢滩随着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低空经济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多家公司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空管系统、无人机物流、eVTOL、低空旅游等细分领域,抢占万亿元级市场先机。在无人机领域,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创新”)作为全球无人机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影视航拍、地理测绘、农业植保等领域,目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eVTOL等新兴领域。此外,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农业无人机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全国多地开展植保作业服务。通航运营企业也在积极拓展业务。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航空医疗救援领域,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救援网络,在紧急医疗转运、灾害救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机场地面设备,并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器维修服务,覆盖全产业链。空管技术企业同样动作频频。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空管软件、空管自动化系统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为多个机场提供空管解决方案。此外,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无人机保险服务,覆盖运营风险与第三者责任。公司与大疆创新合作开发无人机保险套餐,2025年保费规模预计突破5亿元;幸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则大力发展低空旅游业务,开通多条低空旅游航线;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空中剧场”,结合无人机灯光秀创新文旅体验,为传统文旅业务注入科技活力。公司获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建设低空文旅试点项目,预计2026年落地杭州、三亚。政策提及的“低空经济新场景”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eVTOL领域,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亿航智能(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研发相关产品。物流无人机方面,顺丰、京东等企业加大投入,其中,顺丰的大型物流无人机已在部分地区开展快递配送试点。董晓宇表示:“随着低空经济市场的逐步成熟,上市公司的布局将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3年至5年,提供城市空中通勤的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观光旅游及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可能会率先规模化商用。”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当前,我国低空飞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近日,据中央空管办(中央空管委办事机构)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飞行需求,空管系统正面临严峻挑战。空域管理碎片化、基础设施不足、安全监管滞后等问题仍制约其规模化发展。“在关键技术方面,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交通管理,以及先进雷达监测、通信导航等技术是应对关键,可优化低空交通布局与精准管控。”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卢鼎亮认为,在构建“一体化低空空管体系”方面,应当加强军地民协同,通过设立省级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统一归口管理空域分配。同时,加强数据共享与标准化,打通军民航飞行管理、气象等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航图和技术标准;通过空管数据中台建设,提升军民航数据交换效率,降低空域冲突率。另外,还应当加强地方试点与全国统筹,在试点城市探索空域管理权限下放,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后逐步推广。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核心问题上,吴婉莹表示,无人机和通航飞机分类分级管理势在必行。轻型无人机可采用较为简便的监管方式,而大型通航飞机则需严格监管。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远程ID等技术能实时获取飞行器位置、状态等信息,有效提升监管效率,让监管部门对低空飞行活动“看得见、管得住”。
2025年04月10日
0 次
0 次
在塑料制品业的原材料版图中,聚乙烯(PE)凭借其出色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管材、注塑等多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重要角色。今日聚乙烯市场价格呈现出复杂的波动态势,受到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价格现状从国内市场来看,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价格出现明显分化。华东地区,如上海市场,主流牌号 LLDPE 7042 价格在 8300 - 8400 元 / 吨,较昨日部分贸易商报盘下跌 50 - 100 元 / 吨。主要原因在于石化企业库存压力显现,部分企业为刺激出货,下调出厂价格。以中石化某下属企业为例,其 LLDPE 7042 出厂价较上周下调 100 元 / 吨,传导至市场后,贸易商纷纷跟跌。而在华南地区,广州市场 LLDPE 价格相对坚挺,7042 牌号价格维持在 8400 - 8500 元 / 吨,当地部分大型下游企业因订单稳定,刚需采购量较大,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低密度聚乙烯(LDPE)方面,华北地区 LDPE 市场价格多数下跌,变动幅度在 50 - 150 元 / 吨。截至收盘,华北大区 LDPE 主流成交价格为 9200 - 9950 元 / 吨,环比跌 50 - 90 元 / 吨。线性期货低开低走,严重挫伤市场交投气氛,石化企业下调部分出厂价,贸易商为求出货,多数跟跌让利。如燕山石化部分 LDPE 产品出厂价下调 150 元 / 吨,市场上对应牌号产品价格应声下跌。在东北地区,大庆石化老 LDPE 装置转产 18D,对当地市场供应结构产生影响,不过因整体市场需求偏弱,价格仍呈现弱势下行趋势。高密度聚乙烯(HDPE)价格同样波动频繁。在山东地区,部分拉丝级 HDPE 产品价格在 8100 - 8200 元 / 吨,较上周有 50 - 80 元 / 吨的降幅。当地众多中小型塑料制品企业受资金周转和订单量减少影响,对 HDPE 采购谨慎,按需少量补货,导致市场成交清淡,价格承压。而在西部地区,因部分石化装置检修,如独山子石化 HDPE 装置的阶段性检修,使得当地 HDPE 供应有所收紧,价格相对稳定,部分牌号价格较周边地区高出 50 - 100 元 / 吨。近期走势回顾近段时间聚乙烯价格整体走势不容乐观。LLDPE 价格在过去一个月内持续震荡下行。前期因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且下游农膜需求旺季未达预期,市场看空情绪浓厚,价格一路走低。虽中间有短暂企稳,但随着石化企业库存持续累积,供应压力增大,价格再次下跌。LDPE 价格走势类似,受期货市场影响明显,线性期货的每一次大幅下跌,都带动 LDPE 现货市场价格跟跌。HDPE 价格则因下游注塑、管材等行业需求分化,呈现出区域化差异走势。在建筑行业相对低迷的地区,管材用 HDPE 需求减少,价格下滑;而在包装行业发展较好的区域,注塑级 HDPE 价格相对稳定。影响因素剖析供应端:石化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装置运行情况对聚乙烯供应至关重要。国内众多石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库存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装置。当市场价格下跌,库存压力增大时,部分企业会选择降低负荷生产或安排装置检修。例如,近期华东某大型石化企业因 LLDPE 库存积压,将部分装置负荷从 90% 降至 70%。国际方面,中东、北美等聚乙烯主要生产地区的产能扩张或收缩,以及其出口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全球聚乙烯供应格局。中东地区新增聚乙烯产能的释放,往往会增加国际市场供应,对国内市场价格形成冲击。需求端:聚乙烯下游应用广泛,不同行业需求变化对价格影响显著。包装行业作为聚乙烯最大的消费领域,其需求与消费市场紧密相连。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快递包装需求大增,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包装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对聚乙烯采购价格敏感度提高。农膜行业需求具有明显季节性,春季是农膜生产旺季,但今年受气候异常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民对农膜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农膜企业开工率不足,对 LLDPE 需求减少。管材行业需求则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息息相关,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新建项目减少,管材用 HDPE 需求增长乏力。成本与宏观经济:原油作为聚乙烯的主要上游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聚乙烯生产成本。当原油价格上涨时,聚乙烯生产成本增加,理论上价格应随之上升;反之则下降。但在实际市场中,还需考虑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形势对聚乙烯市场影响深远,经济增长强劲时,各行业生产活跃,对塑料制品需求增加,带动聚乙烯需求上升;经济衰退时,需求则会受到抑制。此外,汇率波动也会影响聚乙烯进出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市场供需和价格。未来趋势预测预计短期内聚乙烯价格将继续维持弱势震荡走势。供应端,石化企业库存消化需要时间,且国际市场供应压力仍在,新增产能陆续释放。需求端,下游行业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改善,包装行业竞争激烈,农膜需求季节性减弱,管材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制约。不过,若原油价格出现大幅反弹,或下游某行业需求超预期增长,聚乙烯价格走势可能会有所改变。长期来看,随着可降解塑料等替代品的发展,聚乙烯市场份额可能受到一定挤压,但在短期内,其凭借成本和性能优势,仍将占据塑料制品业原材料的主导地位
2025年04月09日
0 次
0 次
2025年4月10日,玻璃市场价格呈现出局部调整、整体平稳的态势。以国内主要玻璃生产区域为例,华北地区玻璃价格在近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波动。部分大型玻璃企业的出厂价格较前一周略有下调,降幅在每重量箱2 - 3元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近期华北地区部分玻璃生产线陆续复产,市场供应量有所增加,而下游需求在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的背景下,表现相对疲软,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出现短暂失衡。华东地区玻璃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当地一些知名玻璃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价格保持坚挺。不过,也有部分中小玻璃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了一定的价格优惠措施,但整体幅度不大。从市场需求来看,华东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建筑装饰、汽车制造等行业对玻璃的需求相对稳定,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玻璃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压力。华南地区玻璃市场价格则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迹象。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的逐步推进,对玻璃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部分玻璃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支撑了价格的上涨。例如,一些企业推出的节能环保型玻璃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价格较普通玻璃产品高出10% - 15%。从原材料成本方面来看,纯碱、石英砂等玻璃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近期波动较小,对玻璃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大。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玻璃企业在环保设施投入和运行方面的成本有所增加,这也给玻璃价格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综合来看,短期内玻璃市场价格将受到供需关系、原材料成本和环保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将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但局部地区可能会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
2025年04月09日
0 次
0 次
2025年4月9日,木材市场价格因不同品种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走势。在江苏地区,辐射松原木价格因规格和港口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太仓港为例,辐射松原木4小(3.8k)现货价格为7元/立方米,6小(5.8k)为7元/立方米,4中(3.8A)为7元/立方米,6中(5.8A)为8元/立方米,4大(3.8AO/Super A)为8元/立方米,6大(5.8AO/Super A)为9元/立方米。新民洲港的价格与太仓港相近。广东市场方面,建筑口料价格因需求不振而不断下滑。云杉建筑口料报价已降至1720元/立方米,辐射松和南方松分别为1500元/立方米和1520元/立方米,整体市场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橡胶木市场因限电影响经历短暂回落,但下游工厂开工率恢复,市场需求回暖,价格微幅回升。国庆节后,因限电等外部因素影响,下游拼板厂的生产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橡胶木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价格相应下调了100—200元/立方米。然而,随着限电问题的逐步解决,拼板厂开工率逐渐提升,橡胶木市场需求开始回暖,价格也随之上涨,涨幅控制在50—100元/立方米之间。目前,广东地区橡胶木市场报价,规格为4/8×〞×2—5〞×1—1.1m的AB级橡胶木,其价格范围在3850—4300元/立方米。红花梨市场旺季不振,买气未达预期,但价格目前保持稳定。尽管传统旺季为红花梨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目前市场买气仍不及预期。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红花梨的销量未能达到预期水平。不过,价格方面尚未出现明显波动,商家表示当前红花梨价格保持平稳。目前,市场上2—4米长、5厘米厚的A级红花梨报价维持在5800至6500元每立方米。欧洲桦木市场表现平稳,受外围宏观经济影响,近期走货量并无显著波动,市场上缺乏亮点。同时,商家透露目前国内市场欧洲桦木库存整体偏紧,这主要归因于海运秩序混乱所导致的上游货源不足。此外,近几个月的高温天气也加剧了欧洲桦木的蓝变风险,使得国内经销商家在进货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目前,广东市场欧洲桦木的价格维持在长2—4米、厚5厘米、统材报价2800—2900元/立方米的水平。总体来看,木材市场价格受到需求、供应、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特殊因素(如限电、海运秩序混乱、高温天气等)的综合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价格走势。
2025年04月09日
0 次
0 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房产新政今起施行
成都市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王凤朝卡梅尔·埃卢希奇出席
汤尤杯氛围热人气旺 小组赛阶段球票已售罄 “五一”假期将迎观赛高潮
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省政府首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上岗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梅颖王晓晖黄强等出席
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在促进优势互补中不断开创川吉合作新局面 王晓晖景俊海讲话 黄强胡玉亭介绍情况 田向利施小琳出席
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知名企业加速布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