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市场呈现价格分化,碳纤维、聚酰胺等高端材料需求旺盛,而传统塑料价格承压。根据生意社数据,PA66国产料神马EPR27报价17300-17400元/吨,进口料旭化成1300S报价26000-27000元/吨,价差反映高端产品供给缺口。聚甲醛价格稳定在10000-15000元/吨,因汽车轻量化需求带动,市场交投活跃。橡胶市场方面,丁腈橡胶价格受原油成本推动,主流报价15000-18000元/吨,环比上涨3.2%。汽车密封件、油管等领域需求回暖,叠加东南亚主产区割胶淡季,供应偏紧。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价格维持高位,T700级12K碳纤维报价180-200元/公斤,同比上涨8.5%。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领域需求强劲,据统计,2024年国内碳纤维消费量达6.3万吨,同比增长15%。玻璃纤维价格则因产能释放承压,缠绕直接纱2400tex报价4200-4500元/吨,环比下跌2.1%。短期来看,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价格或延续分化。高端材料受国产替代加速及新兴产业拉动,价格中枢有望上移;传统材料则需关注成本传导及下游订单释放情况。企业需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价格波动。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有色金属市场表现分化,铜、铝价格维持高位,而小金属价格波动加剧。根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数据,1#铜报价79220元/吨,环比持平;A00铝报价20492元/吨,较上月末上涨2.3%。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显示,电解铜价格区间为79200-79300元/吨,铝锭价格区间为20480-20500元/吨,显示供需紧平衡。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对铜铝需求形成支撑。据测算,每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约83公斤,光伏边框用铝量约1.5万吨/GW。然而,铜精矿加工费(TC/RC)持续走低,叠加智利、秘鲁等主产国供应扰动,铜价短期或维持强势。铝价则受氧化铝成本推动,叠加云南地区电解铝产能复产不及预期,供应弹性有限。小金属方面,钛合金价格保持稳定,海绵钛99.7%出厂价43000-45000元/吨,钛板TA2 2mm价格68-73元/公斤。高温合金需求向好,受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拉动,价格同比上涨5.2%。短期来看,有色金属价格或延续分化,需关注美联储加息路径及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情况。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粘胶短纤市场行情保持稳定,主流价报13360.00元/吨,与昨日持平。原料溶解浆价格坚挺,对粘胶短纤形成成本支撑,但下游人棉纱企维持刚需走量,利润微薄,对原料存货意愿不高。从非棉替代角度看,粘胶短纤在混纺产品中的应用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粘短价格整体维持小幅上涨态势,从年初的12600元/吨上涨至13900元/吨左右,涨幅约10.3%。相比之下,棉纱价格年内跌幅达9%,棉涤价差、棉粘价差均处于近三年低位,非棉纤维替代效应显著。终端需求方面,化纤服装出口表现优于棉制服装。2023年我国化纤服装出口额达768.6亿美元,同比下降5.5%,降幅远低于棉制服装的11.7%。这主要得益于化纤产品在强度、耐磨性、抗皱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疆棉禁令实施后企业对棉花替代品的需求增加。然而,粘胶短纤市场也面临挑战。下游纱厂多消耗库存为主,新签订单释放有限,场内观望气氛渐浓。尽管部分工厂发货偏紧,企业尚无库存压力,但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浓。短期来看,粘胶短纤价格或维持平稳。成本端支撑尚可,但需求端未有明显转好迹象。需关注天气及下游订单情况对市场的影响。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化纤市场呈现分化格局,涤纶短纤价格领涨,市场主流价报6727.50元/吨,较上周上涨4.92%;涤纶POY、DTY分别报7031.25元/吨、8350.00元/吨,周涨幅达4.65%、3.01%。锦纶FDY则逆势下跌,价格报15350.00元/吨,周跌幅0.97%。从产业链看,PTA作为涤纶原料,现货价格周内上涨2.44%至5007.50元/吨,成本支撑显著。而锦纶长丝受原料己内酰胺供应趋紧影响,价格高位运行,但下游需求稳健性不足,导致锦纶FDY价格承压。下游应用方面,涤纶短纤在非棉替代浪潮中持续受益。数据显示,2024年涤短价格波动区间为7000-7800元/吨,远低于棉花价格,且在强度、耐磨性等性能上超越纯棉,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今日涤短价格上涨,主要受原油及聚酯原料反弹带动,工厂产销好转,库存去化。锦纶市场则面临供需矛盾。尽管己内酰胺出口量增加、部分装置检修导致供应趋紧,但下游织造市场淡季气氛明显,氨纶库存仍处于相对高位,工厂出货压力较大。短期来看,化纤市场或延续分化态势。涤纶短纤受成本支撑及需求拉动,价格有望维持强势;锦纶长丝则需关注原料价格波动及下游需求变化。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今日国内棉花市场呈现震荡企稳态势,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报14864元/吨,较昨日微涨19元/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于13850元/吨,环比上涨185元/吨。国际市场方面,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维持在67.37美分/磅,环比上涨0.10美分/磅,内外棉价差扩大至1538元/吨,环比增加345元/吨。从供需基本面看,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持续攀升,2024/2025年度期末库存达1869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供应宽松格局未改。国内棉花加工率已达99.2%,累计销售皮棉308.8万吨,销售率46.3%,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但下游新增订单数量有限,市场交易以刚需补库为主。价格传导方面,棉纱价格随原料波动,32支普梳纯棉纱今日报价21055元/吨,环比下跌80元/吨,纱棉价差6361元/吨,环比缩小29元/吨。终端消费疲软导致织厂开机率下降,全棉坯布出货量较10月上旬减少,产品库存累积趋势显现。短期来看,棉价或维持区间震荡。一方面,新棉成本对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传统旺季结束叠加下游需求走弱,纺织企业成品库存逐步累积。需关注宏观政策及天气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2025年05月21日
0 次
0 次
一、螺纹钢与高强品种价格分化2025年5月20日,重庆市场螺纹钢(HRB400E 20mm)主流报价为3270元/吨,较前日下跌20元,延续了自5月以来的弱势震荡态势。达钢、永航等主流钢厂出厂价同步下调,反映市场需求疲软。值得关注的是,高强品种HRB500E 20mm攀钢报价仍维持在3820元/吨,较HRB400E溢价达480元/吨,显示出特高压工程等高端基建项目对高强钢材的刚性需求。二、供需矛盾与区域价差当前市场呈现“需求不足、供应微增”的特征。据Mysteel数据显示,江苏主导仓库5月1日-9日建筑钢材出库量环比下降10%,日均出库量减少1965吨,终端采购量显著萎缩。与此同时,短流程电炉钢产量环比回升8%,但攀钢、德胜钢铁因环保限产减产10%-15%,导致区域性规格缺货现象频发。重庆本地价格较成都低20-30元/吨,但物流成本高企限制了低价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三、成本与政策双重压力原料端铁矿石价格波动对钢材成本形成支撑,但焦炭价格下行抵消了部分成本压力。政策层面,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18%,直接拖累普通建材需求。然而,西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基建项目持续推进,对中厚板、高强混凝土等品种形成结构性支撑。四、未来趋势研判短期来看,建筑钢材价格或延续弱势震荡,但中厚板、低合金资源因特高压工程需求支撑,价格韧性较强。长期需关注绿色基建项目落地节奏及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力度,若资金到位率提升至60%以上,钢材需求或迎来阶段性反弹。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区域价格持续探底2025年5月20日,西南地区水泥价格延续下跌趋势。重庆市场P.O42.5散装水泥报价310-315元/吨,较成都低20-30元/吨,但物流成本高企限制了低价资源的跨区域渗透。值得注意的是,遂宁市场盾石水泥报价280元/吨,红狮水泥报价275元/吨,外来低价水泥冲击明显,本地企业通过错峰生产维持价格稳定。二、供需失衡与库存压力当前水泥行业面临“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据造价通监测,4月第三周至5月第一周,西南地区水泥价格累计下跌4.26%,其中贵阳、昆明、重庆P.O42.5散装水泥价格周跌幅分别达6.20%、6.00%、4.50%。库存方面,重庆500万吨/年骨料项目预计10月投产,未来骨料供应增加或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三、成本与政策博弈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炭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显著。尽管2025年水泥原材料价格已跌至低位,但熟料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至50%左右,导致单位生产成本上升。政策层面,环保限产与错峰生产成为企业稳定价格的主要手段,但部分区域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价格战频发。四、未来趋势研判短期来看,水泥价格或延续弱势震荡,但基建项目需求释放或对局部市场形成支撑。长期需关注绿色建材政策落地及超低排放改造进度,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水泥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木材价格低位震荡2025年5月20日,辐射松木方(3000×40×90mm)重庆港报价1850元/方,云杉木方(4000×50×100mm)报价2100元/方,价格较年初基本持平。广西桉木价格维持在500-550元/吨,较2022年高点下跌40%,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对板材需求的拖累。二、需求结构分化当前木材市场呈现“基建支撑、房地产拖累”的特征。西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带动高强度模板需求,但普通建材需求疲软。据龙易购科技分析,2025年下半年木材需求或随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企稳而回升,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局势仍构成不确定性。三、供应链与成本压力木材供应链中,运输成本占比较高。重庆本地企业通过优化物流网络降低运输成本,但中小型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成本方面,原木期货价格反弹或对木材价格形成支撑,但企业库存压力仍需通过价格战缓解。四、未来趋势研判短期来看,木材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但中长期有望随政策利好释放和库存压力缓解而企稳回升。建议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保持增长,效益稳步改善,投资持续快速,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一、生产增长较快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5个和1.8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7956万台,同比增长7.5%;集成电路产量1095亿块,同比增长6.0%;智能手机产量2.74亿台,同比下降1.1%。二、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1%,较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6%。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3335万台,同比增长3.2%;出口电视机2356万台,同比增长4.1%;出口集成电路761亿个,同比增长22%。三、效益稳步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营业成本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27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较1—2月提高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四、投资保持快速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较1—2月提高0.9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低1.5个百分点,比同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4个百分点。五、区域营收略有分化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6911亿元,同比增长12.9%;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170亿元,同比增长11.1%;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同比下降1.3%;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3%。(注:1.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外,其余均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或据此测算。2.文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同一口径。)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指标增速加快,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新兴动能不断增强,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巩固,为着力做好“四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收入和效益稳中向好。一季度,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10.4%和8.2%。数字产业实现利润总额572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4.9%和7.7%。二、重点区域带动有力。24个省份数字产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10个省份实现两位数增长。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10.2%和9.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和7.1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安徽、湖北等数字产业前10大省份合计完成收入6.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0.7%,对全国数字产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0.8%。三、数字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升级。截至3月底,已建成5G基站439.5万个,通信网络加快向5G-A演进升级,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达2925万个,全国86个城市启动万兆光网试点部署。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覆盖,累计建成5G虚拟专网5.8万个,广泛覆盖工业、港口、能源等重点应用场景。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27.28亿户,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82个,接入服务企业50.8万家,加快向“万物智联”发展。四、重点行业运行平稳。电子信息制造持续回升向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工业5个百分点。电子产品抢出口效应明显,出口额增速(5.8%)同比加快9.8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明显,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连续七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飞行器、智能车载设备行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新兴业务拉动下,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高于服务业增速2.4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平稳。五、新兴动能积蓄增强。市场需求回暖叠加“两重两新”政策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产业“含新量”不断提高,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投融资保持较高热度。“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赋能,科技企业加快推出AI眼镜等智能硬件,AI手机、AIPC出货量占比快速提升,有望带动新一轮数字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制造企业纷纷接入大模型,推动生产制造、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效能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纵深推进。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四川达州出台新政扶持绿色建材产业 单项冠军企业可奖励50万元
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
2025年汽车制造业铝材价格走势展望
锂行业加速推进“反内卷”行动
力促机器人产业加速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轻工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分析:乙烯
钢铁市场阶段性回暖 “金九银十”供需预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