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能源与建材市场呈现“原油高位震荡、水泥价格探底回升”的分化格局。国际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冲突、OPEC+减产及需求复苏预期支撑,延续高位震荡;而国内水泥市场则因基建需求边际改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及成本抬升,价格出现企稳迹象。以下从供需基本面、成本结构及政策影响三维度展开分析。一、原油市场:地缘博弈与需求复苏交织,价格高位震荡今日WTI原油期货报61.02美元/桶,较月初上涨4.5%;布伦特原油期货报64.87美元/桶,持平。价格波动核心逻辑包括:地缘政治扰动: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红海航道安全风险加剧,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推升风险溢价。OPEC+减产支撑:OPEC+维持220万桶/日自愿减产至2025年底,叠加沙特额外减产50万桶/日,供应端收缩预期增强。需求复苏分化:美国汽油需求同比增长3%,但中国炼厂开工率降至72%,欧洲柴油需求同比下降2%,需求端呈现区域性分化。短期来看,原油价格或维持60-65美元/桶区间震荡;长期而言,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计达1.8%,非OPEC+供应增速2.2%,供需缺口收窄或限制价格上行空间。二、水泥市场:基建需求改善与错峰生产共振,价格企稳回升今日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报325元/吨,较月初上涨1.8%,其中华东地区涨幅达3%。价格企稳核心逻辑包括:基建需求边际改善:1-4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6.5%,高速公路、水利等重大项目开工率回升至75%,水泥需求环比增加10%。错峰生产政策执行:20个省份执行夏季错峰生产,平均停窑天数延长至20天,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65%,供应端收缩显著。成本端抬升:煤炭价格报820元/吨,较月初上涨3%,石灰石、矿粉等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成本支撑水泥价格。三、未来展望:新能源替代与政策调控重塑能源格局原油市场:需警惕美国页岩油增产潜力(2025年产量或增至1350万桶/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5年或达45%)对传统油品需求的长期冲击。水泥市场:关注光伏玻璃、风电塔筒等新兴领域对水泥需求的替代效应,以及超低排放改造、碳交易市场对行业成本的影响。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稀有金属与化工原材料市场呈现“钨价高位震荡、PTA价格反弹”的分化格局。钨价受资源稀缺性、环保政策及军工需求支撑,价格延续高位震荡;而PTA价格则因成本支撑、需求改善及供应扰动出现企稳迹象。以下从供需基本面、成本结构及政策影响三维度展开分析。一、钨市场:资源稀缺与政策驱动,价格高位震荡今日黑钨精矿(65%)报价约13.5万-14.3万元/吨,仲钨酸铵(APT)价格约20.5万-21.5万元/吨,较月初持平。价格高位震荡核心逻辑包括:资源稀缺性:国内钨矿开采成本飙升至8万元/吨,环保政策趋严导致中小矿山停产,供应端收缩预期增强。军工需求: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对钨合金的需求同比增长15%,叠加硬质合金刀具出口量环比增长10%,需求端支撑价格。政策驱动:国家将钨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实施开采总量控制政策,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局面。二、化工市场:成本支撑与需求改善,PTA价格反弹今日PTA内盘均价报4720元/吨,较月初上涨2.3%,期货主力合约报4892元/吨,企稳迹象显现。核心逻辑包括:成本支撑:原油WTI报61.02美元/桶,较月初上涨4.5%,PX外盘报785.67美元/吨,成本端推升PTA价格。需求改善:涤纶长丝开工率回升至85%,聚酯瓶片开工率回升至80%,叠加下游纺服需求边际改善,供需矛盾缓解。供应扰动:恒力石化、逸盛石化等大型装置检修,PTA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5%,供应端收缩预期增强。三、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政策博弈重塑格局钨市场:关注再生钨对原生钨的替代效应,以及3D打印、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对钨需求的拉动作用。化工市场:PTA需警惕生物基PTA、再生PTA等绿色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以及聚酯产业链产能过剩压力对价格的长期压制。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钢铁与塑料市场呈现“钢价分化、塑料市场博弈加剧”的复杂格局。钢铁市场中,螺纹钢、热轧板卷等建筑钢材价格因需求疲软延续跌势,而冷轧板卷、镀锌板卷等工业用材因成本支撑及出口改善出现企稳迹象;塑料市场中,PP、PE等通用料价格因供应宽松持续走弱,而PC、PMMA等工程料因需求回暖及成本支撑出现反弹。以下从供需基本面、成本结构及技术替代三维度展开分析。一、钢铁市场:需求分化与成本博弈,价格走势分化建筑钢材:今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报3102元/吨,较月初下跌2.5%,热轧板卷现货报4340元/吨,持平。价格下行核心矛盾在于:需求疲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基建投资增速放缓至5%,建筑钢材需求萎缩。库存高企:螺纹钢社会库存升至850万吨,较年初增加30%;热轧板卷库存增至300万吨,创近五年新高。工业用材:今日冷轧板卷现货报4340元/吨,较月初上涨1.2%,镀锌板卷报5080元/吨,持平。价格企稳核心逻辑包括:成本支撑:铁矿石价格报731元/吨,焦炭价格报1800元/吨,成本端推升钢价。出口改善:1-4月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10%,其中冷轧板卷出口量环比增长15%,海外需求边际改善。二、塑料市场:供需失衡与成本支撑,价格走势分化通用料:今日PP粒现货报7210元/吨,较月初下跌1.8%,PE现货报7480元/吨,持平。价格下行核心矛盾在于:供应宽松:PP、PE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85%、90%,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导致供应压力加大。需求疲软:下游包装、农膜等行业开工率降至70%,终端需求萎缩传导至上游。工程料:今日PC现货报15000元/吨,较月初上涨2.5%,PMMA报18000元/吨,持平。价格企稳核心逻辑包括:成本支撑:双酚A价格报10000元/吨,MMA价格报12000元/吨,成本端推升工程料价格。需求回暖:汽车、家电等行业对PC、PMMA的需求同比增长10%,叠加出口订单增加,供需矛盾缓解。三、技术迭代与政策博弈:重塑原材料长期格局钢铁市场:关注电炉钢对高炉钢的替代效应,以及氢基直接还原铁等绿色炼钢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塑料市场:需警惕生物基塑料、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风险,以及3D打印技术对塑料需求的结构性影响。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工业金属市场呈现“铜价承压、铝价震荡上行”的分化格局。铜价受全球需求疲软、库存累积及贸易摩擦拖累,价格延续回调态势;而铝价则因成本支撑、供应扰动及新能源需求边际改善出现企稳迹象。以下从供需基本面、成本结构及政策影响三维度展开分析。一、铜市场:需求疲软与库存压力共振,价格中枢下移今日长江有色网1#电解铜均价报78150元/吨,较月初下跌1.2%,LME铜期货报78650美元/吨,跌破79000美元/吨关键支撑位。价格下行核心矛盾在于:需求端疲软:全球铜消费增速放缓至1.8%,其中中国电网投资同比下降5%,空调、汽车等终端需求同比减少8%。库存压力:LME铜库存升至25万吨,较年初增加40%;上海保税区库存增至30万吨,创近三年新高。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进口铜材加征15%关税,中国反击上调美铜进口关税至125%,导致中国对美铜材进口量同比锐减30%。短期来看,铜价或测试77000元/吨支撑位,若跌破则可能引发新一轮成本线抛售;长期而言,2025年全球铜矿供应增速预计达3.5%,消费增速仅2.1%,期末库存将升至35万吨,铜价或维持75000-80000元/吨区间震荡。二、铝市场:成本支撑与供应扰动共振,价格企稳回升今日长江铝业网A00铝锭均价报20150元/吨,较月初上涨1.5%,LME铝期货报20155美元/吨,企稳迹象显现。核心逻辑包括:成本支撑:氧化铝价格报3100元/吨,较月初上涨3%,预焙阳极价格报4200元/吨,成本端推升铝价。供应扰动:云南地区因电力紧张导致电解铝产能利用率降至85%,内蒙古新增产能投产进度延迟,供应端收缩预期增强。需求边际改善:新能源汽车用铝量同比增长15%,光伏边框用铝量环比增长10%,叠加铝加工企业开工率回升至78%,供需矛盾缓解。三、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政策博弈重塑格局铜市场:关注再生铜对精炼铜的替代效应,以及智能电网、5G基站等新兴领域对铜需求的拉动作用。铝市场:需警惕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政策对供应的长期约束,以及汽车轻量化、建筑节能化对铝需求的结构性影响。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纺织业原材料价格呈现“棉价承压、化纤分化”的显著特征。棉花市场受中美贸易摩擦、需求疲软及供应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延续低位震荡;而化纤市场中,PTA、涤纶短纤等品种因成本支撑及需求边际改善出现企稳迹象,但锦纶、氨纶等品种因产能过剩压力价格仍处弱势。以下从棉花、化纤两大核心板块展开分析。一、棉花市场:需求疲软与供应宽松共振,价格中枢下移今日国内3128级棉花现货均价报14200元/吨,较月初下跌1.2%,期货主力合约CF2509报12800元/吨,跌破13000元/吨关键支撑位。价格下行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增至145%,中国反击上调美棉关税至125%,导致中国对美棉进口量同比锐减35%,但巴西棉、印度棉等替代性进口增加,全球棉花供应宽松格局未改。需求端疲软:下游纺企开机率降至78%,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棉纱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45天,坯布库存积压至30天以上,终端服装出口订单同比减少25%。成本坍塌:新棉收购成本区间下移至14500-15000元/吨,现货价格已贴水期货1300点,套保动力不足,部分轧花厂因亏损停收。短期来看,棉价或测试12500元/吨支撑位,若跌破则可能引发新一轮成本线抛售;长期而言,2025/2026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达2650万吨,同比增长3.2%,消费增速仅2.1%,期末库存将升至1850万吨,棉价或维持12000-13500元/吨区间震荡。二、化纤市场:成本支撑与需求分化,价格走势分化PTA与涤纶短纤:今日PTA内盘均价报4720元/吨,较月初上涨2.3%,涤纶短纤1.4D*38mm报6385元/吨,企稳迹象显现。核心逻辑包括:成本支撑:原油WTI报61.02美元/桶,较月初上涨4.5%,PX外盘报785.67美元/吨,成本端推升PTA价格。需求边际改善:涤纶短纤下游纺纱厂开机率回升至82%,坯布厂采购量环比增加15%,叠加涤纶短纤库存降至12天,供需矛盾缓解。锦纶与氨纶:今日锦纶FDY70D/24F报13250元/吨,较月初下跌1.8%;氨纶40D报24300元/吨,持平。价格承压核心逻辑包括:产能过剩:锦纶行业产能利用率仅65%,氨纶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导致价格战激烈。需求疲软:锦纶下游圆机厂开机率降至70%,氨纶下游经编厂开机率仅65%,终端服装需求萎缩传导至上游。三、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政策博弈重塑格局棉花市场:关注中美贸易政策调整、印度棉上市节奏及国内储备棉轮换政策对价格的边际影响。化纤市场:PTA与涤纶短纤需关注原油价格波动及下游纺服需求复苏力度;锦纶与氨纶需警惕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风险。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截至2025年5月14日,新能源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价格呈现显著分化态势。碳酸锂价格持续承压,钴价因供应扰动试探性上涨,镍价则因成本支撑维持高位震荡。以下从锂、钴、镍三大关键材料展开分析。一、锂价:供应过剩压力加剧,价格持续探底今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6.65万元/吨,较4月初下跌9.95%,工业级碳酸锂均价6.4万元/吨,跌幅达8.6%。锂价下行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供应端放量:青海盐湖进入集中出货期,叠加南美盐湖提锂产能释放,全球锂资源供应持续过剩。需求端疲软:动力电池装机量虽同比增长52.82%,但储能领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偏好导致碳酸锂需求增速放缓。成本坍塌:锂辉石精矿CIF中国价格已跌至765美元/吨,较年初下降6.51%,外购矿冶炼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短期来看,6.8万元/吨支撑位面临考验,若跌破则可能引发新一轮成本线抛售;长期而言,2025年全球碳酸锂总供给预计达155万吨,同比增长18%,价格或维持6.5万-7万元/吨区间震荡。二、钴价:供应缺口支撑价格,但需求端压制涨幅今日电解钴均价报24.55万元/吨,较4月初回落2.58%,但受刚果(金)钴出口禁令(2月-6月)影响,全球钴供应缺口约5万吨。非洲雨季导致运输延迟,原料进口量环比下降15%,叠加新能源汽车排产环比+18%,三元前驱体采购回升,推动钴价在24万-25万元/吨区间波动。需警惕的下行风险包括:LFP电池替代: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及中低端乘用车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削弱钴需求。数码需求疲软: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不及预期,钴酸锂价格已跌至22.75万元/吨,较4月回落1.09%。三、镍价:成本支撑与需求复苏共振,价格中枢上移今日LME镍价报2.5万美元/吨,较4月持平,但底部支撑坚实。核心逻辑包括:印尼政策扰动:镍矿出口配额增长9.8%,但资源税率上调至14%-19%,高成本矿山减产,全球镍矿成本75%分位线约1.8万美元/吨。需求结构性改善: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5%,三元电池用镍需求增长,高镍电池占比回升至30%,叠加镍在储能领域应用扩展,支撑价格中枢上移至2.6万-3.0万美元/吨。四、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政策博弈重塑格局锂资源:关注盐湖提锂成本优化及固态电池对锂需求的结构性拉动。钴资源:刚果(金)出口政策、无钴正极材料商业化进程(如镍锰酸锂)将决定长期价格中枢。镍资源:印尼镍铁产能释放节奏、不锈钢需求增速及高镍电池渗透率是关键变量。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继续呈现下行态势,动力煤、焦煤等主要煤种价格均承压运行。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需求端疲软与供给端过剩的双重压力,使得煤价短期难见企稳迹象。一、动力煤市场:价格跌破关键支撑位,下游采购意愿低迷截至5月14日,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已跌至625元/吨,较月初累计下跌8.3%。主产地方面,山西大同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降至490元/吨,内蒙古鄂尔多斯同热值煤价跌至470元/吨,均创年内新低。下游电厂库存高企,沿海八省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维持在22天以上,采购需求持续低迷。此外,非电行业如水泥、化工等开工率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动力煤需求。二、焦煤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加速下行焦煤市场同样面临严峻形势。山西吕梁主焦煤(A9.5,S0.7,G85)车板价已跌至1750元/吨,较4月底下跌12.5%。下游钢厂利润微薄,对焦煤采购采取“按需补库”策略,导致焦煤需求持续萎缩。同时,进口焦煤冲击加剧,蒙古国甘其毛都口岸通关量维持在高位,俄罗斯焦煤到港量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国内焦煤市场份额。三、进口煤冲击:价格优势显著,挤占国内市场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持续加剧。截至5月14日,印尼3800大卡动力煤到岸价低至430元/吨,较国内煤价低40元/吨;澳大利亚5500大卡动力煤到岸价降至720元/吨,与国内现货价基本持平。尽管进口煤性价比优势明显,但国内电厂因库存高企,采购意愿依然低迷。不过,部分非电企业因成本考虑,增加了进口煤采购比例,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价下行压力。四、政策与成本:支撑有限,难以扭转市场趋势尽管部分煤企通过限产保价、调整销售结构等措施试图稳定煤价,但效果有限。一方面,港口现货价格已逼近年度长协价上限,煤企利润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产地倒挂现象严重,贸易商发运积极性低迷,市场流通量减少。此外,国家能源局近期强调“保供稳价”政策基调,预计短期内不会出台大规模限产措施,市场供需宽松格局难以改变。五、未来展望:短期弱势难改,长期或迎结构性调整短期内,煤炭市场将继续面临需求疲软与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煤价或进一步探底。不过,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部分电厂可能启动补库,对煤价形成一定支撑。长期来看,随着能源转型加速,煤炭消费占比将逐步下降,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煤炭行业或迎来结构性调整,优质产能将逐步替代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加剧,价格下行风险进一步凸显。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已跌至630元/吨,较4月底的676元/吨下跌6.8%,逼近600元/吨关口。这一趋势与主产地煤价普跌、港口库存高企、进口煤冲击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一、主产地煤价普跌,供应压力持续内蒙古、陕西等主产区煤矿集中下调煤价,跌幅普遍在5-20元/吨。部分煤矿因市场疲软或检修暂停销售,产地库存攀升至中高位水平。贸易商发运倒挂严重,拉运积极性低迷,导致供应压力持续加剧。二、港口库存创新高,疏港压力陡增环渤海港口库存已攀升至3110万吨,下游电厂日耗维持低位,采购需求疲软。沿江港口受北港跌价拖累,低硫5000卡煤价跌至600-615元/吨。贸易商悲观情绪蔓延,低价抛货现象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压力。三、进口煤冲击加剧,价格优势削弱印尼Q3800到岸价低至435元/吨,较国内煤有35元/吨的价格优势,但国内电厂库存高企叠加清洁能源替代效应,进口煤采购意愿疲软。俄罗斯因运力不足仅完成1/3计划运量,加剧了供应紧张预期。澳大利亚高卡煤因性价比下降成交冷清,进一步挤压了国内煤价空间。四、政策与成本支撑有限,价格中枢下移尽管港口现货价格已逼近年度长协上限770元/吨,但煤企限产保价措施效果有限。中国神华预测2025年煤价中枢将下移至650-750元/吨区间,部分时段或跌破长协价。同时,产地倒挂、灾害治理等因素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煤价波动,但难以改变整体下行趋势。五、未来展望:短期弱势震荡,长期供需宽松短期内,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或刺激电厂补库需求,但高库存和进口煤冲击仍将压制煤价。长期来看,随着能源转型加速和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煤炭消费空间将持续被挤压。预计全年动力煤价格中枢较2024年下移5%-8%,市场将呈现“供需宽松常态化、价格低位震荡”的特点。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4日,国内煤炭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格局,主产地煤价普跌、港口库存高企、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共同导致煤价持续承压。尽管部分长协占比较高的企业因市场煤比例提升而优化利润结构,但整体市场仍缺乏结构性机会。一、主产地煤价普跌,市场信心不足内蒙古、陕西等主产区煤矿集中下调煤价,跌幅普遍在5-20元/吨。部分煤矿因市场疲软或检修暂停销售,产地库存攀升至中高位水平。贸易商发运倒挂严重,拉运积极性低迷,导致市场信心进一步受挫。二、港口库存高企,疏港压力加剧环渤海港口库存已攀升至3110万吨,下游电厂日耗维持低位,采购需求疲软。沿江港口受北港跌价拖累,低硫5000卡煤价跌至600-615元/吨。贸易商悲观情绪蔓延,低价抛货现象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压力。三、进口煤冲击加剧,性价比优势减弱印尼Q3800到岸价低至435元/吨,较国内煤有35元/吨的价格优势,但国内电厂库存高企叠加清洁能源替代效应,进口煤采购意愿疲软。俄罗斯因运力不足仅完成1/3计划运量,加剧了供应紧张预期。澳大利亚高卡煤因性价比下降成交冷清,进一步挤压了国内煤价空间。四、结构性机会有限,长协企业或受益尽管整体市场偏弱,但部分长协占比较高的企业因市场煤比例提升而优化利润结构。例如,中国神华等企业通过提高长协煤销售比例,有望小幅提升销售均价。然而,这一结构性机会难以改变整体市场下行趋势。五、未来展望:短期波动,长期供需宽松短期内,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或刺激电厂补库需求,但高库存和进口煤冲击仍将压制煤价。长期来看,随着能源转型加速和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煤炭消费空间将持续被挤压。预计全年动力煤价格中枢较2024年下移5%-8%,市场将呈现“供需宽松常态化、价格低位震荡”的特点。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5月13日,水泥与混凝土市场呈现“南强北弱、政策驱动”特征。受房地产政策松绑及基建资金边际改善影响,南方地区水泥价格企稳反弹,北方市场则因需求不足延续弱势。水泥:熟料库存下降,价格局部反弹全国水泥均价报116.4元/吨,周环比下跌0.36元/吨,但区域分化明显。华南地区熟料库容比降至60.04%,环比+0.37%,同比-11.16%,部分企业因库存压力减轻上调价格10-20元/吨;华东地区受雨水天气影响,需求释放受阻,价格小幅回落5-10元/吨。政策层面,全国房地产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叠加收储政策加速落地,楼市成交回暖对水泥需求形成支撑。混凝土:成本传导滞后,价格承压全国C30混凝土均价报330.72元/立方米,周环比下跌0.07元/立方米。原材料成本方面,水泥价格下跌对混凝土成本贡献有限,砂石、矿渣粉价格持稳,但需求端压力显著。据百年建筑网调研,5月第二周全国混凝土发运量为152.94万方,环比减少5.23%,其中华东地区降幅最大,达8.1%。区域市场亮点新疆地区:基建项目加速推进,石河子市C30混凝土到位价报380元/立方米,较4月上涨15元/立方米,需求主要来自交通、能源类项目。长三角地区:水泥价格企稳,但混凝土企业为争夺订单竞相压价,部分区域C30混凝土价格跌破320元/立方米。后市展望短期来看,水泥价格受政策驱动或企稳反弹,但混凝土市场因需求疲软仍面临压力。需关注5月下旬基建资金到位率提升对需求的拉动作用,以及南方雨季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2025年05月13日
0 次
0 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房产新政今起施行
汤尤杯氛围热人气旺 小组赛阶段球票已售罄 “五一”假期将迎观赛高潮
成都市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王凤朝卡梅尔·埃卢希奇出席
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省政府首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上岗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梅颖王晓晖黄强等出席
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在促进优势互补中不断开创川吉合作新局面 王晓晖景俊海讲话 黄强胡玉亭介绍情况 田向利施小琳出席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知名企业加速布局成都